回顧新冠肺炎疫情三年歷程,我們能夠切身感受到中國作為負責人大國,始終堅持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疫情初期,中央果斷決策,早發現早隔離,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不惜一切代價救治每一名患者,使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當前,根據病毒變異特征和疫情發展形勢,審時度勢、科學研判,調整優化防控策略,發布“二十條”措施;之后,又根據突出問題提出十條針對性優化措施,科學精準劃分風險區域,優化調整了隔離方式和核酸檢測,進一步提高了疫情防控的科學性、有效性。 迪慶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始終堅持走小步,不停步,也調整了全州的疫情防控措施。 對于這些防疫措施的不斷變化,很多人心態是復雜的。一方面,生活回歸正常是大家的共同心愿,眼看城市“煙火氣”又將重新升騰,怎么可能不歡呼雀躍?另一方面,焦慮情緒也在逐漸升溫,特別是面對網上“第一波沖擊即將到來”“80%-90%的人都會經歷感染”的說法,讓大家無法輕松。一個最明顯的表現是,隨著各地放開購藥限制,不少民眾開始過度囤藥,甚至提前吃藥。 面對復雜矛盾的民眾心態,當前,我們最需要的就是用一雙慧眼來理性看待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變化,特別是用科學的態度、科學的方法來驅散焦慮和恐慌。 如何用科學的態度、科學的方法來驅散焦慮與恐慌?首先必須認識到,新形勢下,當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要學會用自身的確定性,應對環境的不確定性。 對于普通人來說,還是那句話,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加強鍛煉身體;老年人、嬰幼兒、孕產婦和有基礎病的重點人群,抵抗力較低,應減少外出,如身體出現不適,特別是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癥狀,及時規范就醫。 另外,我們還要清醒地看到,州委、州政府比老百姓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解封不等于解防,而是要用更加扎實、細致的工作,保護好民眾健康:要繼續推動疫苗接種,尤其是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種;要強化重點場所、重點人群的保護,對醫院、養老院、福利院、托幼機構、中小學等重點機構的人員加強管理,強化對老年人群等脆弱人群的保護…… 最近,網上有一句話很流行:國家護了你三年,接下來的路要靠自己啦!這句話,并不準確。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些堅持是始終不變的。我們必須認識到,國家調整優化防疫政策,是根據對病毒的最新判斷、疫苗的充分普及以及應急處置和救治能力的提升等現實條件變化而做出的。 如今,最困難的時期已經走過,但我們依然需要全社會統一認識,守牢規則,做好應做的準備,保持健康的心態,同心、同向、同行,為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找回曾經的美好、奔赴光明的未來,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