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記者 和雪妍)去年以來,我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保護第一”,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個革命”,著力在機制創新、制度供給、模式探索上大膽改、深入試,積極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工作,以改革守護綠水青山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全州森林覆蓋率達77.63%、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100%、國控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達94.3%,各項指標均居全省首位。 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讓空間布局“優”起來。我州出臺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辦法,以土地為基礎、以所有權為核心、以生態保護為導向,劃清土地所有權的范圍和邊界,探索解決自然資源交叉重疊、權屬界限不清和權利歸屬不明等問題。開展空間規劃等改革建立健全空間管控制度,我州3個縣(市)均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相關部門按照主體功能定位優化區域規劃,引導經濟布局、人口分布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統籌推進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劃定工作,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開發邊界不突破,形成以香格里拉國家公園為主體,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納帕海、哈巴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為基礎,4處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新體系。 構建環境保護綜合監管體系,讓管控制度“嚴”起來。通過“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河湖長制”、林長制等制度的施行,金沙江、瀾滄江野生土著魚類及境內黑頸鶴、高山巖羊等珍稀瀕危動物種群數量逐年增加,滇金絲猴已從8個種群1200余只發展至14個種群2700余只。 構建污染防治聯防共治體系,讓高原顏值“靚”起來。我州堅持全民共治,推動頂層設計與地方實踐良性互動,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環境污染熱點難點問題。目前已創建具有代表性的“最美集鎮”6個、“最美村莊”32個;90%的鄉鎮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垃圾處理設施覆蓋率達88.09%,自然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97.22%;實施城鄉供暖項目替代冬季薪柴取暖方式,全州供暖面積達175萬平方米;香格里拉市、維西縣被命名為“云南省美麗縣城”,三縣(市)成功創建省級園林城市。 構建多元化生態補償制度,讓百姓腰包“鼓”起來。我州通過建立濕地、水生態補助獎勵機制,落實國家公園社區生態補償;通過積極完善市場主體培育機制,將生態資源轉換為旅游優勢,做優做特牦牛、葡萄、中藥材、青稞、松茸等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等一系列機制建設助力協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此外,我州積極融入、服務國家和省的綠色能源戰略,兩江流域水電裝機容量達407.97萬千瓦,綠色能源基地形成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