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維西縣白濟汛鄉駐村工作隊緊緊圍繞主題教育“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緊扣新時代鄉村振興駐村工作“五項任務”,積極協調各方力量、加大幫扶力度,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在鄉村振興中的“紐帶”作用,為鄉村振興“賦能增效”,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破解組織之“弱”。白濟汛鄉著力打造三支隊伍,解決鄉村振興中人才培養的問題,鍛造一支帶不走的隊伍。建強黨支部隊伍。結合主題教育學習要求,狠抓理論學習和理想信念教育,積極培養和回引優秀青年人才,持續建強鄉村建設的“主力軍”。通過支部座談、個別訪談、定期走訪送學的方式抓實農村黨支部的主題教育工作,讓所有黨員在學習中不掉隊。建強民管委隊伍。選優配強民管委班子成員,狠抓村級事務和村民自治管理,持續建強鄉村建設的“生力軍”。建強特色移民籌建隊伍。以黨員、民管委、村民代表為主心骨組建理事會,組織協調鄉村建設各項事務,持續建強鄉村建設的“先鋒軍”。通過打造三支隊伍,實現基層治理健康有序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擦亮鄉村振興亮麗“底色”。 探索發展之“路”。白濟汛鄉有效發揮駐村幫扶力量的作用,在現有資源上做文章,把資源優勢變為發展優勢。整合區位優勢。白濟汛鄉是維西縣境內瀾滄江沿線各鄉鎮通往縣城的必經之地,還有江西公路、新集鎮遷建項目同步建設,區位優勢明顯,帶動了沿線的餐飲業快速發展。整合人才優勢。以傈蕎公司為代表的本地人才形成發展趨勢,助力龍頭企業良好發展,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延長特色農產品配送產業鏈,助推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永安村駐村工作隊充分引進外部人才,打造高產值農產品種植基地,帶動群眾增收,群眾有了收益,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整合特色資源。挖掘瀾滄江風貌、民族文化、林下資源、特色畜禽傈家黑烏雞、特色水果干壩子八月瓜、巴倮蜜蜂谷、碧羅糯山藥、細葉蓮瓣蘭文化、巖瓦炒雞等特色地理資源、農產品資源、公域品牌和文化資源,進一步豐富白濟汛鄉特色內涵。 做好幫扶之“實”。為進一步從思想上推動群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國家移民管理局常備力量第二總隊邀請種植養殖產業方面的專家、教授到鄉鎮向村民傳授農業產業發展思路,提供專業技術支持。根據工作實際,組織18名村“兩委”和致富帶頭人赴昆參加黨務干部示范培訓班,到優秀社區“學習取經”,學習借鑒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幫助村黨員干部拓寬視野,轉變思維理念,提升履職能力。永安村駐村工作隊充分引進外部人才,打造高產值農產品種植基地,帶動群眾增收。 消費扶貧是助力群眾增收的渠道之一,11個村駐村工作隊借助掛包單位力量,先后購買了價值82萬元的共恩村大米、碧羅村糯山藥、傈家黑烏雞等系列農特產品,脫貧產品,以實際行動切實解決群眾產銷難題,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高群眾對幫扶工作的滿意度和認可度,確保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走深走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