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普惠金融”以來,迪慶金融業圍繞“穩定、發展、生態、邊疆穩固”四件大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推動迪慶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持續強化金融供給,重點領域普惠金融服務總體呈現“量增、面擴、質提”的態勢。十年來,迪慶州普惠金融發展同全國、全省一道取得了長足進步,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截至2023年末,全州銀行業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70.21億元,較2013年末增長70.6%;各項貸款余額396.93億元,較2013年末增長168.87%;存貸比達到107.22%,較2013年末提高39個百分點。 一、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力有效 長期以來,迪慶金融業切實扛牢助力民族地區及“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聚焦重點領域和特殊群體,強化金融供給,助力迪慶州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四五”以來,持續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全州近5年累計發放利率優惠、財政貼息的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原扶貧小額信貸)39263.8萬元,惠及8598戶次。保險領域針對低收入人口的“大病保險+防返貧保險+農業保險”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截至2023年末,防貧保險已累計為全州65036戶/次低收入群體提供風險保障15.54億元,累計賠付1560戶、550.91萬元,有效助力解決“次貧困”人員“邊脫邊返、邊扶邊增”的難題。結合迪慶州三縣市均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實際,持續強化對高原優勢特色農業金融支持,因地制宜推出“藥材貸”“葡萄貸”“松茸貸”等信貸產品,積極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保障范圍涵蓋葡萄、中藥材、牦牛、青稞、野山椒等多種特色農產品。切實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截至2023年末,全州銀行業機構涉農貸款余額230.65億元,較2013年末增長123.17%,其中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65.75億元,近5年平均增長率超過25%。 二、服務小微企業及民營經濟質效持續提升 十年來,迪慶金融業堅持回歸本源,服從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深化小微企業、民營經濟等市場經營主體金融服務。聚焦文化旅游產業,積極推廣“民宿貸”“旅游e貸”“旅游組合保險”等金融產品,持續加大對迪慶州四大主導產業的金融支持。強化協同發力,大力開展“行長訪小微”“百行進萬企”“走萬企 提信心 優服務”等政銀保企金融對接活動,通過“銀商合作”“銀稅合作”等深化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共享,截至2023年末,全州銀稅合作貸款余額1.4億元,較2019年末激增1055.73%。努力拓寬市場主體抵質押擔保范圍,推動應收賬款、知識產權、碳排放權等質押融資取得突破。認真落實減費讓利政策,對貸款服務費、手續費、咨詢費等能免則免,不免則減,2023年全州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僅為4.87%,較2019年末下降0.68個百分點。優化信貸結構,強化對中小微企業首貸、信用貸以及中長期貸款支持。截至2023年末,全州銀行業機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22.22億元,較2013年末增長158.23%;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48.74億元,近5年累計發放112億元,其中信用貸款余額占比達51.37%,中長期貸款余額占比達66.96%;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較2019年末增長801.9%,高于各項貸款增速757.22個百分點。 三、人民群眾金融服務獲得感不斷增強 十年來,迪慶金融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金融產品,優化金融服務,不斷提高普惠金融服務質效。強化新市民金融服務,積極推廣“創業貸”“安居貸”“農民工工資支付履約保證保險”“彩云安居保”等金融產品;針對老年人等特定群體開設特殊窗口、設置服務專區;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受困企業開辟綠色通道,積極落實無還本續貸、延期還本付息等紓困政策。對銷售給脫貧戶和邊緣戶的非專屬意外傷害保險產品,實際執行費率比備案費率降低10%以上,其中政策性農險農戶自擔部分全部減免。強化金融知識宣傳教育,通過廣范圍、全覆蓋的宣教活動,使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群眾基礎金融知識水平和依法、理性維權的意識顯著提升。建立“迪慶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服務區”及迪慶銀行業保險業糾紛調解組織,更加有力保障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使公眾對金融服務的滿意度不斷提高。 四、普惠金融基礎設施及發展環境逐年改善 金融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十年來,迪慶州不斷加大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率先成立全國涉藏地區第一家村鎮銀行,引進中國人壽財險、太平洋財險、誠泰財險、陽光財險、云南省農擔公司在迪慶設立分支機構,成立迪慶首家政策性融資擔保公司,金融組織體系進一步完善。下沉服務重心,推動金融服務觸角持續向基層延伸,10年內在縣域增設了7家銀行保險縣支公司。截至2023年末,全州共有銀行機構9家,營業網點68個;保險機構10家,營業網點32個;保險經紀機構1家、代理機構1家;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2家;小額貸款公司5家;證券公司1家。惠農支付點等基礎金融服務覆蓋全州197個行政村,已較早實現基礎金融服務“村村通”。服務普惠金融的信用信息體系建設不斷完善。持續開展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及“整州授信”工作,目前轄內德欽縣已獲批成為全省第一個信用縣,香格里拉市、維西縣已有6個鄉鎮獲批信用鄉鎮。 五、金融機構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完善 金融監管部門強化監管引領,充分發揮“指揮棒”和“助推器”作用,持續督促和引導轄內金融機構建立健全普惠金融體制機制。強化金融改革,充分整合金融資源,改制組建成立了迪慶農村商業銀行,成為全省首批州市農商行,同時在農商行董事會下設三農金融服務委員會及消保委員會,全州38個營業網點均建立了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團隊。法人銀行機構單列涉農、小微信貸計劃,將普惠金融指標納入年度經營目標中,逐步提升指標考核權重,持續優化考核激勵機制;進一步建立健全并有效落實涉農、小微企業授信盡職免責制度。部分機構建立了“普惠金融服務部”“三農金融部”等專營部門以及“普惠金融服務港灣”等服務專區。加強普惠金融服務站建設,截至2023年末,全州共設有普惠金融服務站66個。 十年繪藍圖,揚帆赴新程。展望未來,迪慶金融業將繼續堅定金融為民的初心,創新服務的恒心以及普惠發展的信心,根植普惠領域,為實現“3815”戰略發展目標和迪慶州全面建成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標桿、世界的“香格里拉”提供更廣覆蓋、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普惠金融服務。(來源:國家金融監管管理總局迪慶監管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