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悠揚婉轉的歌聲 在“有風的地方”縈繞 5月10日,由云南省委文明辦指導,大理州委文明辦、中央音樂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南大理基地主辦的“著漢家衣裳,時空的對話”中國傳統文化沉浸式文明實踐暨文藝宣講活動在大理古城晉園舉行。 當天的活動 時代精神與傳統精華交相輝映 中華經典綻放獨特魅力 向觀眾呈現了一場 精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聽盛宴 下面,請跟著云新聞一起 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創新表達 用歌聲解碼古詩詞中的雋永內涵 活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厚重歷史為背景,以音樂為媒介,對中國古代詩詞經典、服飾、禮儀、藝術等進行再現和創新演繹。當天,中央音樂學院青年教師、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宣講師、中宣部文藝志愿者陶冶,為觀眾帶來了7首古詩詞曲目,清婉歌聲傳遞悠悠古韻。 這7首曲目不僅有漢代司馬相如的《鳳求凰》、北朝樂府民歌《敕勒歌》、唐代李白的《靜夜思》、宋代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還有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的《禮序》,讓人沉醉流連,回味悠長。 穿越時空的對話 霓裳“走秀”展示古代服飾文化 活動中,《漢朝服飾展演》《唐朝服飾展演》《宋朝服飾展演》讓人眼前一亮,一比一復刻的頭飾、服飾等,在舞臺燈光的烘托映襯下,讓觀眾仿佛穿越時空。 少年強則中國強 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青少年培根鑄魂 當天,來自大理市的少年兒童,用鏗鏘有力的《少年中國說》表演,抒發了“少年強則中國強”的凌云志向。 在“有風的地方”打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一場穿越時空、美輪美奐的音樂會帶領觀眾體驗“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這不僅是一種美的體驗,更是彰顯新時代文明實踐打通“文藝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的創新路徑和良好成效。 無論山河,還是詩歌,都是大美中華的底蘊,也是中華大美的底色。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接力棒”,在你我手上,更在你我心間,肩負的是使命,擔起的是責任,棒棒接力,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