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林木成蔭,清流潺潺,橋橫水上,農田錯落有致,阡陌縱橫,臘普河奔流不息,河岸楊柳成林。來到維西縣塔城鎮啟別村神川廣場,正在開展的云耕四季臘普河谷多民族農耕文化旅游節上高朋滿座,文藝表演、非遺展覽、民族傳統體育賽等活動讓人目不暇接。在加母殼生態長廊上,一塊塊展板為游人詳細介紹著維西這片沃土從古至今的發展史和文化史。在農耕文化體驗活動中,拋秧、插秧、抓鴨子比賽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等活動也同樣吸引了參加實地觀摩嘉賓和各地游客前來圍觀參與。 黨的十八大以來,迪慶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終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所有工作向此聚焦”,全力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標桿建設。塔城鎮憑借絢麗壯觀的人文景觀、自然風光和名勝景點,以及歷史悠久、獨樹一幟、底韻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成為經濟發展、民族和睦、宗教和順、社會穩定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鎮。 塔城鎮地處世界自然遺產“三江并流”風景名勝區腹心地帶,是“香格里拉塔城滇金絲猴國家公園”核心區域,是維西、香格里拉、德欽、玉龍四縣重要交通樞紐,被譽為“雞鳴四縣”的地方。藏、漢、傈僳、納西、白、彝、普米等8個世居民族世世代代聚居于此,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8%,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共生共榮的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其中塔城熱巴、格薩爾王說唱、瑪麗瑪薩文化藝術等在塔城鎮境內良好的傳承發展。 近年來,塔城切實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工作主線,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從群眾生活、工作學習、文化娛樂等日常環節入手,廣泛深入開展“擁護核心?心向北京”主題教育,組織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鎮建設,把民族團結進步的目標和要求納入村規民約中,認真制定并落實民族團結進步目標管理責任制,創造性提出“五戶聯幫聯保”機制,建立民族關系監測預警體系,健全民族群體性事件應急預案,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干部群眾民族團結進步意識明顯增強,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成為了全鎮各族人民群眾的共識和自覺行動。 緊緊團結在一起的塔城各族群眾和公司企業,讓鄉村旅游成為共建共享、就業創業和農民致富的大平臺,培育了哈達農莊、金坷生物、瑪薩土雞等42家新型經營主體,村莊變成了景區、群眾變成了股東、資金變成了股金,企業和當地群眾共贏共享鄉村旅游發展帶來的紅利,綁緊了農戶與公司等市場主體的利益鏈條,贏得了群眾齊心支持旅游發展的良好局面,全鎮直接和間接從業人員達800余人,農戶每戶年平均收入達7萬多元。 塔城鎮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從解決就業、教育、醫療等民生問題做起,不斷推動各民族之間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把民族團結的好風景變成鄉村振興好前景。目前,塔城被確定為全省100個鄉村振興示范鄉鎮之一,先后獲得云南省“文明鄉鎮”“民族文化特色鄉鎮”“民族團結示范鎮”等系列榮譽,哈達村等多個傳統村落被評為全國、全省最美村莊。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成為了臘普河畔的主旋律和最強音,各族群眾的心如同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