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認為名醫并不是說要多出名,而是要用我們掌握的醫術更好地服務廣大人民群眾。”回顧26年的從醫經歷,迪慶州首批“雪域名醫”、迪慶州藏醫院副院長廖振中如是說。多年來,無論在臨床一線,還是管理崗位,無論是作為一名醫生還是黨員,廖振中始終以踏實的工作態度和無私的奉獻精神踐行初心使命,為百姓送去健康。
26載求學拜師成就“雪域名醫” 1998年,在迪慶州衛生學校藏醫專業寒窗苦讀四年后,廖振中以優異的成績被分配到迪慶州藏醫院工作,一干就是26年。談及學醫的初衷,廖振中表示那是因為機緣巧合。 小學升初中時,廖振中被迪慶民族中學藏文班錄取,“收到入學通知書時,整個人都蒙了,因為藏文基礎弱,我希望能被普通班錄取。”臨近畢業時,他才得知藏文班學生僅可報考迪慶州衛生學校新開設的藏醫專業,從此,廖振中與藏醫結緣,開啟了人生中難忘的學醫之路。 雖說學習藏醫是意料之外,但廖振中卻也欣然接受,從此勤奮苦讀,立志從醫。從醫德到醫理,從《藏醫基礎概論》到《藏醫內外科》,他以優異的成績結業,并被分配到迪慶州藏醫院工作。 成為一名藏醫臨床醫務工作者后,廖振中將全部精力交付于藏醫藥事業,立志在藏醫藥事業中有所作為。“從學校踏入醫院,開啟的是新的拜師學藝、磨煉醫技的歷程,醫學在不斷更新,只有掌握更加扎實、更加先進、更加綜合的醫學技術,才能更好地為廣大患者祛除病痛。”廖振中說。 無論是現代西醫知識培訓,還是藏醫藥方面的進修深造,廖振中會抓住一切學習機會開闊眼界、吸收知識,提升自己的醫術。在不斷的學習實踐中,廖振中從助理醫師一路成長為內科主任、醫院業務副院長,也成為了迪慶州首批“雪域名醫”。
10年堅持義診為百姓送醫 在臨床一線工作16年后,廖振中轉任管理崗位。“無論身兼何職,我從來沒有忘記護佑生命、救死扶傷的神圣使命。”廖振中說。 在臨床一線,廖振中以精湛的醫術為廣大患者解除病痛,其貼心的服務也深受當地各族群眾的信賴和贊譽。轉任管理崗位后,仍然會有很多的患者來找他看病,“由于管理崗位上事務繁瑣,能夠給患者看診的時間越來越少。”廖振中深感愧疚。為此,廖振中每年都會帶領業務骨干到全州各鄉鎮開展送醫送藥服務。10年來,他累計為4000名群眾進行免費診療。 2021年12月的一天,廖振中帶領醫務人員赴香格里拉市格咱鄉翁水村開展義診。“我們出發的時候是17時左右,當時剛好下著雪,去格咱的路比較危險,當車子翻過一個埡口往下坡行駛時,由于天黑路滑,差點翻進側溝里。”廖振中回憶說,“現在想想都還覺得后怕,還好司機反應快,我們在路邊冒著風雪,打著手電筒給車子裝上防滑鏈,歷盡艱辛才到達翁水村”。 廖振中看來,相比下鄉路上的辛苦與艱險,能夠運用自己的醫技給最偏遠的群眾解除病痛才是醫者仁心的價值所在。“每當看到我們的義診活動讓越來越多的患者康愈,藏醫藥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信賴時,我覺得十分有成就感。”廖振中說。
用藏醫藥救治更多百姓 隨著藏醫藥日益深受老百姓的認可,廖振中發現患者的需求與醫院服務水平不相稱的現實矛盾和困難日益凸顯。如何進一步提升藏醫院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成為他工作的重要課題。“醫院的發展需要一支團結一心、勤奮求實、服務群眾的隊伍。”廖振中說。 自分管全院醫療業務工作以來,廖振中堅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規范藏醫診療行為。“現在的藏醫院不僅有藏醫,我們也廣泛學習和引進了中西醫診療技術和設備,推行‘藏醫三診’與現代輔助檢查有機結合,從而提高疾病診斷的準確性,盡最大努力防止誤診、漏診、錯診事故發生。”廖振中介紹說。 另外,“傳、幫、帶”是藏醫千余年傳承發展的重要方式,作為擁有多年從醫經驗的專業骨干,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時,廖振中也從未離開過臨床工作,依然堅持每周坐診和查房,通過帶教查房的形式指導年輕醫師,將自己多年積累的臨床診療經驗、臨床實踐中獲取的獨到見解傳授給他們,一起探索藏、中、西醫融合的診斷方法,并認真總結、應用和推廣。 不僅如此,廖振中發現,鄉村對藏醫藥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他也會借助義診的機會,將自己積累的藏醫臨床診療經驗傳授給鄉鎮的基層醫護工作者。“只有讓基層藏醫藥服務能力提上來,才能讓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藏醫藥服務。”廖振中說。為此,他耗時1年多,根據自身20多年的從業經驗,以藏漢雙語的形式編寫了《常用藏藥功效匯編》,旨在對從事鄉村藏醫工作的醫務人員在合理用藥、規范用藥方面給予指導。“這本書涵蓋了200種常用藏藥的用藥知識。下一步,我將持續搜索整理相關資料,進一步完善并進行出版發行,更好地普及藏藥用藥知識,宣傳推廣藏醫藥文化。”廖振中表示。 每當看到藏醫藥惠及越來越多的老百姓時,廖振中都會無比慶幸當初陰差陽錯去學習藏文,成為一名藏醫的巧合。他說:“在我國大力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迪慶的藏醫藥事業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將立足本職,堅守醫者的初心和使命,竭盡所能為藏醫藥的發展和應用做貢獻,不辜負組織的培養和群眾的信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