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州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抓手,打造世界的“香格里拉”金字招牌,“非遺+”助力文旅經濟蝶變升級。 以非遺傳承為媒,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迪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著豐富的非遺資源。我州聚焦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標桿”這一目標定位,扎實做好非遺系統性保護,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非遺傳播渠道不斷拓展、應用場景不斷豐富。積極探索“非遺+”模式,力求傳承保護與衍生發展相結合,讓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在雙向奔赴中出圈出彩。 步入香格里拉市獨克宗古城唐卡畫院,仿佛進入了一個充滿藝術氛圍的殿堂,那些唐卡作品上細膩的筆觸、鮮艷的色彩,每一個細節都有其意義,每一筆都有其由來。該畫院的老師正在指導游客用毛筆勾勒線條?!耙郧爸辉谡桂^里欣賞過唐卡作品,沒想到還可以親自繪制,這趟香格里拉之旅很有意義?!北本┯慰托O拿著畫筆開心地說。 在迪慶州,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傳統技藝,從老一輩人手中接過接力棒,成為非遺傳承保護的新生力量。50后黑陶手藝人格茸汪堆、90后黑陶手藝人拉茸肖巴等憑借過硬的技術和創新精神讓尼西黑陶煥發生機,遠銷北、上、廣等大城市;迪慶唐卡的優秀代表人之一、瑙巴家族的第六代畫師魯茸吉稱以其精湛的技藝,制作的唐卡美輪美奐、活色生香,吸引無數人的關注和贊許。 以非遺傳承為媒,助力鄉村振興 “現在,村里很多人家都在做黑陶,通過文旅融合,促進鄉村振興?!毕愀窭锢心嵛鬣l湯滿村村委會主任知詩尼瑪介紹,尼西鄉通過師徒傳承,引導培育民間作坊,創新開發黑陶制品。黑陶制品從原來的土鍋、土罐、土火盆等生產生活用品增加至花瓶、酒杯等80多個種類。2022年全鄉生產黑陶的農戶有108戶150余人。2023年有8000人前來體驗黑陶制作。 我州不斷探索“非遺+”方式,把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點、建設非遺特色村鎮與發展旅游有機結合,開發“非遺+研學”等特色旅游產品,推出非遺主題旅游路線,開展系列參觀體驗活動,為游客提供多樣化非遺體驗新空間。非遺成為激活鄉村旅游發展的資源,助力擦亮世界的“香格里拉”文化品牌。獨克宗古城非遺體驗中心、香格里拉市松林藏香非遺傳承館、尼西黑陶百年老屋體驗館等企業、社會團體、民間力量紛紛參與非遺產業鏈構建,非遺傳承人積極開設手工作坊,以尼西黑陶、唐卡繪畫、藏袍、藏繡等非遺技藝為媒介,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推出一系列文創產品,帶動各族群眾實現穩崗就業,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實現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記者 此里只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