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習近平文化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中共維西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李春梅 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我們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維西縣委宣傳部將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在做好《綱要》發行、學習、宣傳、闡釋等工作的基礎上,自覺用習近平文化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高揚思想旗幟,提升理論武裝引領力。充分發揮縣鄉村三級“三江腹地石榴紅”宣講團作用,優化理論宣講的形式和內容,進一步擴大宣講覆蓋面。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解決好“在哪講”的問題;用對宣講隊伍,解決好“誰來講”的問題;用實宣講內容,解決好“講什么”的問題;用活宣講形式,解決好“怎么講”的問題;用足資源政策,解決“講得怎么樣”的問題。積極開辟新媒體陣地,引導基層理論工作者主動“觸網”,探索建立“網上宣講隊”,運用微信、微博、微視頻、微課、微文等形式開展理論宣講工作。運用“短視頻+”“文藝+”“電影+”“宣教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理論+文藝”“理論+志愿服務”“電影+宣講”等活動,讓理論宣講更加貼近基層群眾,有效擴大宣講的輻射力。不斷深化理論研究闡釋工作,整合全縣理論研究資源,持續強化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系統性研究,結合維西縣獨特的地域文化與發展實際,深度挖掘本土歷史文化資源,積極推出富有創新性的非遺文創產品,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重煥生機與活力。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各項工作中,如在民族節慶活動的策劃、組織、實施、推廣過程中,將中華文化內涵、中華文化符號融入民族節慶活動的宣傳、布景、展演等環節中,充分挖掘闡釋民族傳統節日中蘊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淵源,面向各族群眾開展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宣傳教育,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宗教活動場所等活動,營造“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濃厚氛圍。 堅持以文化人,弘揚文明新風尚。維西縣委宣傳部將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愛國主義宣傳教育和群眾性主題教育活動,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鄉愁記憶館”作用;持續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加強學校思政課建設,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想道德教育實踐;加大先進典型選樹和宣傳力度,營造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推進移風易俗,著力引導廣大群眾破除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大力弘揚時代新風、培育文明鄉風。推行黨員“紅色代辦”服務,積極探索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的“五社聯動”機制。加強社會思潮辨析引導,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文聯等群團組織的作用,開展豐富的職工文體活動和青年實踐活動,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持續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增強農家書屋服務功能,持續推進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安全建設,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活躍鄉村文化活動,讓群眾在家門口樂享“精神食糧”,促進鄉村文化振興。在群眾性主題教育方面,將以“小切口”入手,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具象化為實踐活動。2025年,維西縣委宣傳部探索把以往各單位各行業宣傳“單打獨斗”轉變為“抱團取暖”,把全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與各類社會宣傳活動有機結合,整合力量和資源,結合傳統節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每月主題、重大主題、群眾文化活動等,組織開展“一月一主題”系列社會宣傳活動,進一步擴大各類主題宣傳活動覆蓋面、影響力,實現“1+1>2”的聚合效應。 做好“文化+”文章,激活傳統文化生命力。維西縣作為全國唯一的傈僳族自治縣,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維西縣委宣傳部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文化作為引領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維西實踐的靈魂,深耕惠民理念,始終堅持以優秀文化外樹形象、內聚人心,大力涵養山水維西氣質。一方面,將打造一批具有中華文化底蘊、汲取各民族文化營養、彰顯時代精神、群眾喜聞樂見的節日活動,展示維西的文化魅力;另一方面,組織開展快閃、海報征集、動漫大賽等活動,為各族青少年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搭建平臺,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年輕一代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在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將緊密結合省委書記王寧提出的“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理念,積極配合實施旅居云南三年行動,依托生態和文化旅游資源,積極培育發展康養、研學、文體、養老等新業態,精心策劃“食在維西”“住在維西”“行在維西”等系列特色文旅產品,全方位展現維西獨特的風土人情與生活魅力,讓游客感受到“始于山水、歸于煙火”的美好。同時,鼓勵引導旅游企業、景區景點在制定宣傳策略、打造旅游項目和旅游路線時融入民族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傈僳族等各民族的文化內涵,將民族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做優做強民族文化IP,提升維西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在文化傳播方面,將嘗試借助短視頻平臺生動展示地方特色文化,制作一系列關于維西傈僳族文化、自然風光、特色美食等方面的短視頻,讓更多人領略維西的獨特魅力。同時,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舉辦文化講座、藝術表演等活動,吸引觀眾在線觀看,有效提升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
afa06e66-ff74-4b38-9f4e-cc281170f328.jpg)
2e6092ee-b54e-47dc-adb5-26b4d6da5eeb.jpg)

47dfa3f7-312d-4a84-b21f-2b327fb82c1b.jpg)
f398ae95-bc1f-4426-8a73-083e6e0fc7e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