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生活在迪慶的群眾高原疾病多發、就醫報銷不便、醫保業務辦理困難等問題像一道道無形的屏障,阻礙著農牧民的健康之路。自2024年起,一場覆蓋全州的村級醫保服務便捷化改革以智慧醫保“村村通”信息平臺為抓手全面實施,讓雪域高原的醫保服務從“進城辦”變為“村里辦”,為群眾鋪就了一條暢通無阻的健康大道。 刷臉就醫:家門口的“醫保站” 在德欽縣云嶺鄉紅坡村衛生室,患有高血壓的72歲藏族老人扎西尼瑪正通過“村村通”設備完成醫保結算。“以前每個月都要坐車去縣城買藥,長途奔波不說,繁瑣的手續常讓我頭疼。現在刷臉就能報銷,省時又省力。”老人的話道出了迪慶農牧民的心聲。 2024年,我州全面部署醫保“村村通”設備,集成了參保信息查詢、異地就醫備案等19項高頻服務,支持刷臉、掃碼、身份證等多種身份識別方式。針對高原地區“一老一小”群體容易遺失社保卡、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問題,設備實現了從持卡到脫卡、從掃碼到刷臉的迭代升級。截至2025年4月21日,全州29個鄉鎮衛生院及165個村衛生室已全覆蓋配備醫保刷臉設備,累計結算72.84萬人次,報銷費用達2961.38萬元,被群眾親切稱為“家門口的醫保站”。設備采用全省醫保無線專網,自帶定制化村醫服務系統,通電即聯、入網即用,解決了終端設備接入復雜的難題。系統功能自動升級,操作簡單易懂,即便在偏遠的德欽縣羊拉鄉,村醫也能快速上手,為村民提供高效服務。 小病不出村:基層醫療的“升級版” 在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衛生室,村醫在為患有高血壓的村民進行診療。“現在衛生室里配備的藥品更全了,常用藥基本都能買到,而且報銷比例提高了,我們的就醫負擔減輕了很多。”村民表示。 近年來,我州將村衛生室藥品采購資金預撥標準提高至3萬—5萬元,鼓勵使用集采中選藥品,并提高高血壓、糖尿病“兩病”門診用藥報銷比例,越來越多的村民選擇在家門口看病。 為打通醫療服務“最后一公里”,我州深入推進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將16項醫保業務下沉至鄉鎮、11項下沉至村(社區)。2024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19.93萬人,醫保資金撥付239.09萬元,通過上門巡診、慢性病管理等服務,實現了從群眾找醫保到醫保找群眾的轉變。截至2025年6月,全州基本醫保參保人數達到36.02萬人,8.09萬農村低收入人口實現應保盡保,醫保碼激活率達到96.86%,位居全省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州藏醫院的23項藏醫診療項目和116種院內制劑已納入醫保支付。在維西縣塔城鎮,村民追瑪因關節炎接受藏醫藥浴治療,通過醫保報銷后,個人僅需支付10%的費用。“藏藥效果好,醫保能報銷,我們看病更有保障了。”追瑪的話體現了醫保改革對民族醫藥的支持與傳承。 安全防線:守護群眾的“救命錢” 在州醫保局的監控大屏上,實時顯示著全州194臺“村村通”設備的運行數據。通過“大數據+監管”模式,系統可自動識別費用異常、藥品超量使用等風險,及時預警并處置。2024年,全州累計組織427輪次村醫培訓,組建53人的醫保行政執法隊伍,通過巡查、抽查等方式追回違規資金474.33萬元,切實守牢了醫保基金安全底線。 為精簡流程,我州推行“新生兒出生一件事”改革,新生兒憑醫學證明即可參保登記,并通過部門數據共享實現參保資助“免申即享”。在香格里拉市醫保服務窗口,市民李女士為剛出生的孩子辦理參保時感慨道:“以前要跑好幾個部門,現在一站式就辦好了,太方便了。” 從“路不通”到“醫路通” 我州的醫保改革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同步提升。近年來,全州29個鄉鎮、193個建制村實現100%通硬化路,4G網絡全覆蓋,5G網絡逐步普及。如今,村民很快就能到達鄉衛生院,結合“村村通”設備,真正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 此外,我州還與人保財險等機構合作,將醫保服務延伸至保險公司網點,提供信息查詢、保費代繳等服務,進一步拓寬了服務渠道。 這場雪域高原上的醫保改革不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服務理念的轉變。從進城辦到村里辦,從持卡就醫到刷臉結算,我州以智慧化、精細化的醫保服務,讓全州人民切實感受到了“醫”路暢通的溫暖,正如州醫保局負責人所說:“在健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