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1日,瀘水市康德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組織大學生志愿者到瀘水市大練地街道和諧社區開展“傈僳生態美食季”助老服務活動,與社區老人一起制作傈僳族傳統手抓飯,共享美食,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在社區的居家養老活動中心,社工、大學生志愿者與老人們分工明確、配合默契。有的負責剝雞蛋,有的專注擇菜,有的清洗食材,還有的烤制五花肉……所有人都在為制作傳統手抓飯而忙碌著。經過2個多小時的精心準備,一盤盤盛放在傳統簸箕中的美味佳肴終于完成,色彩斑斕的食材擺放整齊,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大家圍坐一堂,在歡聲笑語中共同品嘗這道凝聚著眾人心血的美食。 “今天我們老人聚在一起做手抓飯,感覺特別幸福。”和諧社區有貴生老人一邊品嘗美食一邊說著。
今年71歲的普又文媽老人也難掩喜悅之情,“今天大家分工協作,有的剝雞蛋、有的擇菜,大家團結在一起特別開心。”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年輕人深入了解傳統文化,同時激發長者的動手能力,豐富他們的老年生活。在增強社區凝聚力的同時,讓大家在美食中感受溫暖。”瀘水市康德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工劉智香說。
一份份手抓飯,不僅凝聚著代際協作的溫情,更展現了傳統文化在當代社區的鮮活生命力。據了解,此次活動由上海壹棵松公益基金會主辦,瀘水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指導,瀘水市康德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執行,通過“美食+公益”的形式,既緩解了老年人的孤獨感,也為民族文化傳承注入了青春活力。 |





6bbc7330-7879-4d44-858d-caabca5e2736.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