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6日晚,香格里拉市虎跳峽鎮寶山村牛場村民小組、邱家村民小組因連日降雨引發泥石流,房屋、圈舍、農作物及通組道路不同程度受損。萬幸的是,得益于扎實的防汛舉措,全村實現零傷亡。這一平安成果,既是迪慶州“1262”精細化預報與響應聯動機制(以下簡稱“1262”機制)在基層落地的鮮活例證,也是虎跳峽鎮扎實開展防汛工作的有力見證。 虎跳峽鎮黨委、政府始終將防汛減災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成立防汛抗旱領導小組,構建鎮級領導包村、干部職工包組的包保責任體系,確保責任層層傳遞、任務落到實處。 汛期來臨前,虎跳峽鎮便已未雨綢繆,對轄區砂石場、洗沙點、水庫電站開展全面安全排查,精準掌握重點區域狀況并逐個整治隱患;安排專人維護全鎮11處山洪報警裝置、雨量站和視頻站,保障監測設備穩定運行;對18個棄土場執行周監測、周上報制度,實現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及周邊區域常態化監控。同時,組織力量深入村組,發動村民清理房前屋后及道路兩側的排水溝渠,保障排水暢通,從源頭降低山洪發生風險。 該鎮始終把群眾安危放在首位,汛期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在全鎮12個行政村的44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配備83名監測員全天候值守監測;所有自然村設立防汛“叫應人”,確保預警信息能在第一時間通過電話、微信等多渠道精準觸達各村、各組、各戶,織密防汛安全防護網。 寶山村村委會副主任康世恩在收到預警信息后,立即帶隊奔赴監測點排查,當場處置可解決的問題,對復雜險情迅速啟動疏散預案,轉移群眾。“預警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多跑一步、多查一處,群眾安全就多一分保障。”正是這份沖鋒在前的果敢擔當和“1262”機制的疊加效應,不僅為群眾安全轉移搶出了黃金時間,更在基層防汛一線筑起了“銅墻鐵壁”。 寶山村村民的平安撤離,是我州“1262”機制有效運行的一個縮影。自“1262”機制實施以來,我州構建了州、縣、鄉、村四級防汛分片包保責任制,修訂完善州級應急預案,建立汛期周會商制度,針對特殊區域制定專項響應機制,還與西藏昌都建立跨區域聯動機制,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網絡。預警體系不斷優化,通過加密氣象觀測站網、升級監測設備、運用先進預報技術等,暴雨預警提前量較往年提升30%,強降雨預警覆蓋率達92%,在金沙江、瀾滄江流域大暴雨過程中,首次實現6小時降雨量預報誤差控制在15毫米以內,為人員轉移贏得平均2.5小時的黃金窗口期。 “‘1262’機制是我州應對自然災害的核心法寶。通過12小時風險排查與轉移準備、6小時預置救援力量并轉移特殊群體、2小時全面轉移與剛性管控這三個遞進式響應階段,我們在多次災害應對中交出了亮眼答卷。”州防汛辦負責人強調,機制高效運轉離不開氣象部門的精準預警和多方聯動,氣象部門通過國家突發事件預警系統、“云南氣象”App、短信、微信公眾號、應急廣播等渠道及時發布預警,并落實直達叫應機制,確保信息直抵基層,為機制落地提供堅實支撐。 在這樣的機制保障下,近兩年來,香格里拉市上江鄉,德欽縣云嶺鄉、燕門鄉、霞若鄉,維西縣塔城鎮、白濟汛鄉嚴格落實該機制,及時轉移險區群眾,實現災害零傷亡。其中燕門鄉、霞若鄉的轉移避險工作獲應急管理部通報表揚,成為機制見效的生動證明。 從寶山村的平安撤離到全州多地的零傷亡成果,彰顯了迪慶“1262”機制的重要作用。未來,隨著機制不斷完善、監測預警能力不斷提升和責任網絡不斷強化,迪慶將持續筑牢安全防線,為高原平安發展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