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這一理念宛如一盞明燈,照亮高質量發展之路。 一直以來,我州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緊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目標,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繪就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 守護生態,筑牢綠色根基 迪慶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腹地,雪山巍峨、森林廣袤、湖泊澄澈,是滇西北乃至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一直以來,我州將生態保護置于發展的核心位置,嚴守生態紅線,以鐵腕手段守護這方凈土。在天然林保護工程中,無數林業工作者扎根深山,交出森林覆蓋率穩步提升的成績單,為眾多珍稀動植物提供了安居之所;在濕地保護方面,納帕海、碧塔海等國際重要濕地的保護與修復工程持續推進,清澈的湖水、茂盛的水草吸引著黑頸鶴等珍稀候鳥翩然而至,如今的納帕海,已記錄到鳥類221種,成為鳥類的棲息天堂。 我州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以零容忍的態度整治各類污染。在工業發展中,嚴格把控項目準入門檻,杜絕高污染、高能耗企業落地,從源頭上減少污染排放;在城市建設中,不斷完善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設施,切實提升污水處理能力。多年來,我州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連續保持100%,國控、省控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高,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一組組亮眼的數據,是我州守護綠水青山的有力見證。 轉化價值,收獲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不僅是生態財富,更是經濟發展的寶貴資源。我州各地依托鄉村自然風光和生態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業態。梅里雪山、獨克宗古城、普達措、石卡雪山等景區聲名遠揚,雪山、草甸、森林等自然景觀與藏族文化相互交融,吸引著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2024年,全州累計接待游客3122.98萬人次,同比增長23.83%;實現旅游總收入352.9億元,同比增長17.78%,旅游業成為我州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在旅游業的帶動下,當地的餐飲、住宿、手工藝等行業蓬勃興起,許多村民開起了民宿、餐館,或是制作、售賣民族特色手工藝品,實現了在家門口增收致富。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我州充分挖掘高原特色資源,積極探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新路徑,大力培育綠色產業。香格里拉市建塘鎮吉迪村每年約有300噸松茸走向市場,產值近3900萬元;維西縣塔城鎮川達村的黑木耳年產值達1000萬元……2024年,全州林下經濟總產值達35億元,農林牧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綠色產業的發展不僅給當地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還有效助推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讓傳統農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協同共進,奔赴美好未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我州的成功實踐,充分證明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并非相互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只有保護好綠水青山,才能為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而經濟的發展,又能為生態保護提供更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持。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州更應該堅定不移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探索生態與經濟協同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在生態保護方面,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完善生態監測體系,提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加大生態文化建設力度,增強公眾的生態環保意識,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的良好氛圍。在經濟發展方面,不斷延伸生態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推動綠色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邁進。 20載砥礪前行,我州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實現了從“靠山吃山”到“養山富山”的華麗轉身,繪就了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壯美畫卷。下一步,我州將在綠色發展道路上闊步前行,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迪慶力量。 |



b398f75b-75bb-482b-9b0c-d16143fe7f5b.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