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甸鄉重樓基地 突出優勢打造特色工業園區 “玉龍縣以旅游為品牌的特點,決定了不能搞污染性強的重工業。”日前,記者在玉龍縣南口工業園區采訪時,管委會辦公室主任張繼文說。 然而,在玉龍縣2013年的生產總值(GDP)結構中,第二產業占到了39%的比重,相比上年提高了10.8個百分點,是三大產業中唯一有所提高的。而且,第二產業取代第三產業成為生產總值中比重最高的部分。 盡管總量低,起步晚,但是玉龍縣域經濟的轉型升級關鍵在工業,核心也在工業。 “要以園區為載體,在特色挖掘上下功夫,抓緊落實省委、市委相關精神,把資源優勢、商品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經濟優勢。”張繼文說。 事實上,作為省級工業園區,南口工業園區今年上半年已經完成2.9億元工業總產值。目前入駐的10家企業除了一家是生物制藥外,其他企業的主要業務均是農特產品加工。目前為止,園區累計完成農產品收購近7億元。麗江的藥材、林果、野生菌等農特產品通過精深加工獲得了更好的附加值和市場。 為解決工業園區發展空間不足的瓶頸,玉龍縣根據實際,打造“一園多區”的新格局。新的南口工業園區將由火車客運站片區、雄古工業片區和太安園藝場片區組成。火車客運站片區將充分發揮交通優勢,建設大型商貿物流園區;雄古工業園區依托大麗高速等便捷的交通和豐富的水資源,以及離原產地近的優勢,發展生物制藥、農特產品精深加工等工業;太安園藝場工業片區重點發展新型建材等礦電結合的載能產業。 玉龍縣鼓勵企業將工業與旅游結合起來,融合發展。得一食品公司生態農莊就是這樣的創新典型。據該公司副總經理鄧黔云說,公司將按照“農工貿”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要求,擬投資4.6億元,實施《麗江雪山農場現代農業莊園》建設。項目建成后,莊園將通過三大產業相互聯動,為游客提供田園式的參與體驗。 有序扶持發展鄉村生態旅游 眼下,“到太安欣賞花海,到拉市騎馬劃船”成為很多來麗江游客的選擇。 5月至8月的太安鄉,成為花的海洋,空氣中彌漫的都是濃濃的香味。而這個時節的拉市海畔,剛下過雨的天空一碧如洗,古樸民居點綴在青山綠水間,這是雪山、古城等大旅游區之外的醉人景象。 對玉龍縣來說,發展鄉村生態旅游也成為了必然的選擇。“玉龍山、老君山等景區盡管在玉龍縣境內,但必須要由市級層面統一規劃,借助大平臺打造大品牌,才能達到最大效益。這樣,縣域旅游必須在鄉村豐富的生態、民族文化資源上下功夫。”玉龍縣旅游局局長李文宏說。 事實上,2013年,玉龍縣鄉村生態旅游接待量已經達到200萬人次,在全省名列前茅,有2000個家庭,4000多人參與鄉村生態旅游。拉市鎮尤其突出,6個村委會中有5個參與鄉村生態旅游接待,當地群眾已經從農民逐漸轉變為產業工人。 蘇紅權就是這樣一個成功轉型的例子。2001年,拉市旅游剛起步的時候,他就在海東村建起了一處名為“汝海樂”的魚莊,經過十多年的經營,現在每年有近40萬的收入。“一家5口人早就不種地了,以前年人均收入1000多元,哪有這樣好。”蘇紅權說,他還在農家樂邊上建了一間客棧,預計年底開業。除了魚莊,蘇紅權在后園里種了5畝雪桃、梨和蘋果,為游客提供飯后果園采摘活動,農旅結合發展,光果園就能收入8萬元左右。盡管現采的水果價格比市面上的略高一些,但仍然受到游客的喜愛。 相對于農旅結合,民俗民間文化與旅游的結合更是蓬勃興旺。在白沙、黃山等鄉鎮,現場制革、打銅,演奏古樂,都能牢牢吸引住游客的目光。(云南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