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通社會治理“最后一公里”—— 百姓身邊多了一道“平安符” 家住龍陵縣平達鄉小河村的村民陳家仁,在今年初東拼西湊了6800元錢,并購買了84斤重樓種,晾曬在自家房屋二樓,準備到雨季下種。今年5月25日這天,陳家仁從村里的小賣部回家后,發現院子里掉著幾顆重樓,他跑上二樓一看,80多斤重樓種不翼而飛了。這可嚇蒙了陳家仁。 情急之下,陳家仁撥通了“6995”。三四分鐘后,周圍的群眾和駐村民警先后趕到他家,一起查看現場。其中一名村民提供線索:“半小時前,我在路上遇到一個騎摩托車的外地人,載著一袋東西往村口去了。” 民警根據村民提供的線索,迅速從小路出警追了出去。一小時后,嫌疑人被抓住,陳家仁的重樓種失而復得。陳家仁舉著手機激動地說:“幸虧有了‘6995’,幫了我家大忙啊。” 該市綜治辦的一名干部介紹,眼下在保山市的廣大農村,“6995”已成了“110”報警電話的有益補充。當農戶遇到入室盜竊、搶劫搶奪等不法侵害時,直接撥打“6995”,駐村民警接到報警電話后,迅速出警,就會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了解案情,減少不法侵害給村民帶來的傷害,達到警民互動的目的。 70多歲的蘇為孝老人家住施甸縣仁和鎮勒平村,兒子、兒媳經常外出打工,平時家里就只有老兩口帶著孫子、孫女生活。去年10月20日深夜,晾曬在二樓的一排排火腿,給家里招來了賊。 因為兒女不在家,他不敢出門,就趕緊撥打了“6995”求助。 “喂。你好。我是仁和派出所民警。”“我是蘇為孝,今晚有人翻我家圍墻,請你們盡快過來看看。”“好的,我馬上過來,你在家里要注意安全。” 蘇為孝回憶:“電話打出四五分鐘后,社區民警和村里面的綜治維穩員都到我家來了。”“有了‘6995’,就有了安全感。” “6995”為何能讓群眾如此信賴,不僅因為它簡單好記、操作方便,不增加農民負擔,更重要的是大大縮短了突發情況時應急響應的時間。 仁和鎮派出所民警楊金隆介紹,以前群眾撥打“110”報警求助,這個電話首先會轉到縣公安局的指揮中心,然后轉到派出所,最后又轉到警務室,這無形之中就會產生時間差。現在群眾直接撥打“6995”報警,民警可以直接從平臺上看到是哪戶報的警,可以迅速出警。 “同在一個村、就是一家人”。“6995”實現了鄰里守望、群防群治的社會治理目標。 “6995”有效提高了預防、發現、打擊違法犯罪的能力,調動了人民群眾參與群防群治的積極性、主動性,實現了廣大農村發案少、秩序好、群眾滿意的目標。今年上半年,全市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立案數下降1.85%,破案率上升28.39%,治安糾紛減少64.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