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居院子里洗菜的和梅 “這是我家新蓋的太陽能浴室和衛生間,現在我們的日子也不比城里的差啦。”十八寨溝南寨四組的村民和梅對記者說,以前由于交通閉塞,又沒有什么產業,家里的日子過得很苦,兩個兄弟的學費經常交不出來。自從村里開始發展洛固生態豬、核桃、烤煙產業后,家里去年烤煙賣了5萬元,核桃賣了3000元,豬賣了3000元,總的收入6.2萬元,兩年前還蓋起了新房子,日子是越過越甜啦。 日前,記者來到十八寨溝看到,村里一條條硬化了的村間小路,如蜘蛛網般將全村各家各戶連在了一起;夜幕降臨,一盞盞路燈又把小山村照得亮堂堂的。村民出行不用再帶手電筒了,還可以在活動中心跳最喜愛的肋巴舞…… 十八寨溝隸屬玉龍縣塔城鄉,是個傈僳族、藏族、納西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小山村,全村共有18個村民小組,320戶,1320人。過去,這里由于交通不便,行車很困難,加上村里各項基礎設施比較薄弱,村民的生活條件一直都很差。 據十八寨溝村委會黨總支書記和茂貴介紹,致富能人楊四龍當選為村委會主任后,提出一村一品,多戶一業的思路。這些年來,十八寨溝通過引進良種、配置電腦控制的孵化設備,扶持種養示范戶,培植起了洛固生態豬、洛南雞、洛北羊、洛西蜜、烤煙、核桃、蕓豆、野生菌等產業,并成立了合作社,注冊商標,開發電子商務平臺,實現了品牌發展。 由于打響了品牌,洛北羊供不應求,洛南土雞從每市斤7元賣到30元,洛西蜜從8元一斤賣到60多元一斤,這三個產業年產值都超過百萬元,而洛固生態豬幾乎家家戶戶都在養,去年出欄了800多頭,年產值達200萬元。 從2007年到2014年,十八寨溝全村經濟收入從233萬元增加到977萬元,人均收入從1580元增加到5901元,現在十八寨溝大變樣,水泥路通到了家門口,家家戶戶蓋起了磚房,都用上了太陽能、節柴灶。對60歲以上的老人,無論是被褥、水杯還是其他生活用品,都免費提供。(云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