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勸和“兩區” 手工刺繡風情濃 在祿勸展區,民族特色手工藝品——羅婺刺繡吸引了大量市民圍觀。祿勸6家極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間刺繡企業,展示了各色羅婺繡品。這些作品將挑花、堆繡、平繡、滾繡、拼花、掛花等傳統技法與深厚的彝文化底蘊相融合,充分彰顯了祿勸濃郁的民族風情。其中,部分單幅繡作的價值高達2萬元。 多年來,祿勸十分注重民族刺繡產業化發展,將傳承保護民族傳統文化與解決農村婦女勞動力就業相結合,以期通過刺繡產業化,帶動脫貧與持續增收。“手工刺繡是全縣各族婦女在閑暇時的第二職業。”祿勸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秦蕓介紹。 手工刺繡、野蜂蜜、苦蕎茶……首次參展的倘甸和轎子山兩區帶來了原生態的特色產品。“你們這個是自己繡的嗎?”現場展示刺繡技藝的李倪花和李香香身邊圍了很多人。 記者從倘甸和轎子山兩區管委會獲悉,下一步,“兩區”將引進相關文化企業,通過訂單式合作,讓大山里的繡娘在家里就能實現增收。近兩年來,兩區黨工委、管委會針對實際情況,為各個鄉鎮“量身定制”打造“創意文化自屬品牌”,實現精準扶貧。 根據洋芋的形狀來繪畫。 尋甸 彩繪洋芋免費送 “洋芋上畫畫本來就稀奇,還能畫得如此傳神,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尋甸農民畫家的“洋芋彩繪”作品讓市民發出陣陣驚嘆。 一個個平淡無奇的洋芋,在農民藝術家的畫筆下變成色彩艷麗的京劇臉譜、憨態可掬的小動物、別具一格的山水擺件……農民畫家根據洋芋的形狀來“量身定做”繪畫作品。據悉,目前洋芋彩繪還在摸索之中,未來尋甸將通過文化產業和高原特色農業產品融會貫通的道路,讓農民實實在在地獲得增收。今年是尋甸的第一次嘗試,這些工藝品目前不銷售,但可以免費贈送給喜歡它們的市民。 特寫 鄭和船模場面震撼。 ? “鄭和艦隊”再現鄭和下西洋場景 在6號館,昆明匠人付昆祥歷時數年“復活”的鄭和下西洋船隊51艘艦船場面震撼。付昆祥介紹,展出51條鄭和船模,種類有鄭和寶船、水船、糧船、馬船、戰船、戰座船、中國福船、中國沙船、中國樓船、客船等。 “鄭和艦隊”吸引了無數市民駐足觀看,大家紛紛拍照攝像。市民王先生說:“云南沒有海,但走出了一個世界上最偉大的航海家。‘鄭和艦隊’場面宏大,氣勢不凡,生動展現了當年鄭和下西洋的場景。” “糖果”平臺 讓紙上魚兒游起來 用手機一掃,屏幕里的繪本形象就“活”了,虛擬的3D場景和角色仿佛在紙面上跳躍,配上解說語音,顯得更加生動。 在文博會上,昆明微想科技正式發布“糖果”智慧教育互動平臺,給大家帶來了極具動感的互動體驗。在AR涂鴉展示中,娃娃們畫出的魚兒,經工作人員掃描后,“游”到了場館中間的LED藍色大熒幕上。“糖果”平臺創始人劉博介紹,“糖果”平臺注于以高科技手段引領公眾快樂認知、輕松學習。(昆明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