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編織出全方位的惠民網絡

——改革開放四十年保山文化成就綜述(下)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18-09-07 13:12:38

隆陽區瓦窯鎮大坪地農家書屋(刁麗俊攝)

從小到大,編織出全方位的惠民網絡

文化“三民”——文化惠民的重要支撐

“文化樂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是公共文化服務中最接地氣和最見實效的舉措。

保山在文化樂民中,通過實施“歡樂鄉村大家樂”、“千場節目下鄉村”活動和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70%的村(社區)已經實現“天天有歌舞”,100%的村(社區)實現了“月月有電影”;65%以上的村(社區)實現了“季季有比賽”和“年年有演出”、基本實現“家家有電視看”的目標。2011年以后,村社平均每年開展1700場次文藝演出,演出節目1萬多個,觀眾達120多萬人次;各級文藝團體平均每年送戲下鄉300場次,觀眾100萬人次,“文化樂民”在保山城鄉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現實。

在文化育民方面,保山市利用各級博物館、紀念館、鄉(村)情展,積極開展愛黨愛國愛鄉教育。通過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農文網培學校”對市民開展網絡信息服務和專項培訓服務。為提高公民素養,市政府廣泛開展“全民讀書活動”。自2014年起,連續三年在全市組織舉辦全民閱讀系列活動, 2015年,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書香之家、農家書屋有獎征文、模范農家書屋等評選活動。2016年以“保山好書·全民閱讀”為主題開展了好書評選等活動,《馬力生日記》等10本(部)書籍獲評“保山好書”。2017開展“走進圖書館,全民讀好書”活動。全市好讀書,讀好書的風氣正逐漸形成。

在文化富民中,保山重點利用如翡翠、黃龍玉、瑪瑙、永子等特色文化資源,加大對全市73項非遺保護項目實現“生產性保護”,現從業人員近10萬人,2017年,全市文化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大關。

在文化“三民”的實施中,騰沖中和鄉大村成了全國文化惠民示范村,李長春、劉延東等黨和國家領導先后視察該村,并充分肯定其先進經驗,號召全國學習。   

端陽花市——保山節慶文化的響亮品牌

保山有世居民族13個,少數民族人口達30余萬人。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形成了自己極具特色、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慶活動。其中最讓人耳熟能詳的就是一年一度的端陽花市。

保山端陽花市起源于清咸豐十年(1861),是保山最有特色的一個傳統節日。1980年恢復舉辦。2009年以后,規模不斷擴大。到了2017年,保山端陽已經形成了占地近5平方公里的龐大街區,不僅有近兩公里長的花街,還有藥街、美食街、特色商品街、文化展示街、車市等等。每天還有多場專業及業余的文藝演出。花市期間還會舉辦各種主題和各種規模的研討會、推介會、展覽會。趕街的時間也長達半月之久。吸引了來自全市及周邊州市的民眾達50萬人次以上。

改革開放以來,保山恢復和新興的重要的節慶活動還有保山永昌歌會,騰沖火山熱海旅游節、騰沖花海節、傈僳族刀桿節,隆陽區哀牢犁耙會,隆陽區農民狂歡節、潞江潑水暨咖啡節、芒寬火把節、龍陵民族民間藝術節、龍陵碧寨山歌會、龍江稻花魚節,昌寧千年茶鄉商貿文化節、耈街苗族花山節、珠街彝族火把節,施甸春節民俗節、二月龍會等。 

《啊.傈僳》——走出文化精品創作第一步

1996年11月,保山地區推出的大型舞蹈詩《啊·傈僳》在云南省新劇目展演中榮獲綜合優秀劇(節)目獎、編導單項獎 、作曲單項獎、服裝設計單項獎、表演單項獎五項大獎。10月,《啊.傈僳》晉京參加“9 9世博會北京宣傳周”活動。2000年10月,《啊.傈僳》赴浙江寧波參加第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決賽,榮獲銀獎,同時獲兩個單項獎。這是保山歷史上文藝演出獲得的最高獎。

接著,保山又有一大批文化精品相繼推出,其中主要有:紀錄片《記憶的傷痕》榮獲中國廣播電視最高獎——“星光獎”,紀錄片《松山,松山》獲全國優秀紀錄片獎;小說《泥太陽》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最高獎“駿馬獎”;報告文學《大地有多重》、歌頌楊善洲的《大道踐行》、長篇敘事詩《公仆本色》分別榮獲國家和省“五個一”工程獎;《滇西1944》、《中國遠征軍》、《楊善洲》等影視作品先后在全國熱播。《古道飛歌》、《金布朗》、夢幻騰沖》、《春暖保山》等舞臺節目演出成功。 

塘子溝——揭開保山石器時代的神秘面紗

塘子溝遺址位于保山市隆陽區蒲縹鎮塘子溝村村旁臺地。1986年經省地縣文物部門聯合發掘,出土了“蒲縹人”命名的晚期智人化石7件,各種打制石器400件,各類刮磨骨角器120余件,各類動物化石1800余件。塘子溝遺址的發掘不僅揭開了保山8000年前舊石器時代的神秘面紗,同時也開了保山大規模開展文物保護的先河。

保山先后又有龍陵大花石遺址、張志淳墓、昌寧大甸山遺址等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的考古發現。截至2017年,保山、騰沖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市登錄不可移動文物567項,各級文保365項,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項,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8項,縣(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237項。全市館藏文物1.5萬余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91件。有全市共有市級以上非遺名錄170項,傳承人198人。全市民間收藏文物大概數量為8萬件左右。這一切,為保山豐厚的歷史文化作了有力的注腳。

“小基地發揮大作用”——保山文化研究成果豐碩

武漢大學國家公共文化財政政策研究基地保山實驗基地是由武漢大學國家公共文化財政政策研究基地和保山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于2012年10月聯合創建的一個基層文化科研基地,是武漢大學國家公共文化財政政策研究基地設在云南的唯一一個實驗基地。基地成立五年多來,配合市文廣局,在云南人民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了《文化春潮涌邊關----保山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文獻選編》電子書。聯合保山市圖書館建立了“第二次反法西斯戰爭中緬印戰區暨滇西抗戰”專題文獻庫。現己從美國、日本、臺灣及全國各地征集到各類文獻2000余種。初步建成了目前全球最全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緬印戰區滇緬抗日戰爭圖書文獻圖書專庫”。幾年來,先后有8篇學術論文入選《中國公共文化政策研究實驗基地觀察報告藍皮書》被送給中宣部、國家財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等相關部門作為決策參考,入選率高達90%。在全國100個基地中,產生了積極的示范引領作用。真正實現了小基地發揮大作用的目的。   

改革開放40年來,也是保山歷史上出版文化及文藝著作最輝煌的時期,據不完全統計,在這段時間,以保山文化為內容的著作500多部,論文上千篇。其中主要的有《哀牢文化研究》《保山碑刻》《艾思奇傳》《永昌府文征(再版)》《保山歷史名人叢書》《保山美食之旅》《保山唱書》等等。

赴緬演出——文化交流拉開大幕

保山外與緬甸山水相連,改革開放后,特別是1993年騰沖至緬北最大的城市密支那支之間的油路開通以來,保山與緬甸的文化商貿等各項交流十分頻繁,同時也拉開了保山對外文化交流的大幕。

1993年11月16日至28日,應緬甸克欽邦的邀請,由行署領導帶隊的保山地區藝術代表團一行60人到密支那等地作了13天的友好訪問演出。演出9場,場場爆滿,觀眾達兩萬多人次。本次訪問演出是保山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成規模的對外文化交流。

1993年,應緬方邀請,保山地區派出工程技術人員并配足設備,幫助緬甸克欽邦和實皆省先后建起衛星電視地面收轉站7座,立鐵塔8座,便該地區數十萬人能收看衛星電視,受到了當地政府、人民群眾和華僑的熱烈歡迎。

1994年4月21日至29日,緬甸克欽邦藝術團一行103人首次赴保訪問演出。所演節目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和藝術風格,受到好評。

1994年至2017年,保山與緬甸共開展了上百次的各種文化文流活動。涉及內容包括文藝演出、文化考察、展覽展示、老兵采訪、人才培訓等方面。

1993年至2017年,保山先后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意大利、非洲、瑞士、丹麥、韓國、日本、挪威、印度尼西亞、匈牙利、俄羅斯、泰國、新西蘭、印度、老撾、柬埔寨、馬耳他等國開展了文化交流。

與此同時,保山還廣泛開展國內文化文流。2014年以來,保山市博物館“血路鐵骨忠魂-滇西抗戰紀實展”,先后到常州博物館等20個博物館進行了交流展出。2014年9月至2018年6月,保山先后引進了半坡遺址博物館“遠古回聲—半坡遺址和半坡文化展”等30個展覽。保山市圖書館與蘇州市圖書館建立了友好合作館。市圖書館制作的《楊善洲先進事跡展》先后在全省十余個公共圖書館展出。   

文化共享工程——開啟文化數字服務新天地

保山市從2003年開始實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從而開啟了文化數字化服務的新天地。隨著國家逐項開展的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工程、邊疆萬里數字文化長廊建設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中國文化網絡電視工程等一系列數字化工程的開展和推動,保山市己在全市實施了市縣鄉村及社會各界數字服務全覆蓋。市圖書館現建設了規范的免費公共電子閱覽室、政府信息網上查詢中心、電子書借閱機、公共文化一體機以及120TB的數字資源免費供讀者便用,讀者有時不用到館就能通過手機享受圖書館的服務。

與此同時,保山市文廣局先后建設開通“橋頭堡文化網”、“橋頭堡文化微博”和“中國傳媒網云南頻道”。建成了“保山文博網”、“保山市數字美術館”、“保山市非遺數字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數字化服務體系,并在全市實施數字電影放映工程,這一切,推動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務方式的現代化轉型。     

“村村通”——讓農村人人都看上電視

為切實解決農村山區老百姓看電視聽廣播難的問題,從2004年開始,保山大力實施直播衛星“村村通”工程,2013年開始實施“戶戶通”工程,先后投入資金近億元,建設了12個廣播電視高山發射臺站,購置設備10余萬套。2017年,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為99%、98.6%。廣大用戶可接收到中央和省級57套電視節目和17套廣播節目。同時,還開展地方節目地面數字建設,極大地拓展群眾視聽新空間。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保山文化正在先行

2011年5月,保山市被確定為云南唯一的全國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單位,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創建,2013年8月25日,召開了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國家驗收匯報暨反饋會,文化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及、文化部、省文化廳、保山市的相關領導和專家參加會議。國家檢查驗收組認為,自創建工作開始以來,保山各級把創建工作作為最大的“文化惠民工程”來實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依據示范區創建西部標準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設,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公共文化組織支撐,資金、人才和技術保障,公共文化服務評估和其它六大方面25個項目61個指標進行評定,保山有58個指標被評定為優秀,以西部第一的成績完成了創建任務。

通過創建示范區,保山基本實現了“社會化的文化自覺”、“標志性的文化設施”、“品牌性的文化活動”、“規范性的文化隊伍”、“長效性的文化保障制度”、“思想性的文藝精品”、“開放性的文化交流平臺”、“創意性的文化產業”、“獨特性的文化遺產”和“科學性的文化管理”等十個方面的目標,取得了顯著的創建成果和可喜的惠民實績,為全省乃至全國同類地區提供了示范。并為保山文化建設打牢了基礎,更新了觀念,豐富了亮點,打造了品牌,積累了經驗,是保山文化發展史上一次飛躍。

  云南網通訊員 魯興勇 刁麗俊


責任編輯:實習生 師竹云
国精品产露脸自拍|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 |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亚洲性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 国产精品吹潮香蕉在线观看| 欧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在线观看|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国产精品水嫩水嫩|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麻豆| 国产99视频精品专区|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导航|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aⅴ|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凹凸精品视频分类国产品免费| 91精品视频免费| 99在线热视频只有精品免费| 99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秘入口福利姬网站|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影院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日韩精品久久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aⅴ中文字幕蜜桃| 亚洲av专区无码观看精品天堂|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a级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高清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国产精品爽黄69天堂a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