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著力發展現代農業,在抓特色上謀求更大成效。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主攻方向,以推進農業產業化為抓手,全力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一是進一步改善農村基礎條件。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加強農村道路、電網、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和改建農村公路500公里以上,改造中低產田3萬畝,實施1萬戶農村電網改造和486戶無電人口通電工程,新解決4.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二是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繼續推進現代農業基地建設,年內新增特色農業產業基地10萬畝,建設基本煙田1.7萬畝,新發展現代畜禽養殖基地50個。加大特色農產品開發力度,支持和引導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參與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提高農業產業基地建設標準化程度。三是加快新農村建設。加快編制鄉、村建設總體規劃。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圍繞農民新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管理“五大建設”,加大連片推進新農村建設力度。認真貫徹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突出抓好3個扶貧整鄉推進、18個建制村扶貧整村推進建設、12個建制村以產業為主的連片開發和400戶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四是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狠抓強農惠農政策落實,爭取財政支農投入和信貸投放增量高于上年,及時足額發放各項補貼資金。挖掘種植、養殖內部增收潛力,促進農業增收增效。繼續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全年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3.5萬人,實現勞務收入5億元。力爭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00元。 (四)著力完善城市功能,在推進城鎮化上謀求更大成效。堅持從全局的高度來統籌謀劃城鄉發展,充分發揮城市輻射農村的帶動作用,以建設國際旅游城市為目標,加速推進城鎮化建設。一是加快完善城鎮規劃編制體系。圍繞“守住紅線、統籌城鄉、城鎮上山、農民進城”的城鎮化發展總體要求,抓緊編制完善全州城鄉規劃體系。健全規劃實施監管體系,理順城鄉規劃管理事權,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和統一性。進一步加大探索創新力度,激發鄉鎮發展活力,培育壯大縣域經濟。二是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積極推動縣域城市擴容提質,加快完善以道路交通、城市管網、城鎮綠化、垃圾處理等為重點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香格里拉縣城環境綜合治理和維西縣城市政綜合設施建設工程,力爭開工建設香格里拉縣城東擴南延工程。三是加快小城鎮建設。進一步優化城鎮布局,支持虎跳峽鎮、塔城鎮、奔子欄鎮等重點小城鎮發展,構建各具特色的城鄉區域發展格局,建設2至3個連接城市和農村的特色小集鎮。落實土地流轉、戶籍改革、子女入學等政策措施,有序促進有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全州新增城鎮戶籍人口1萬人左右。四是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堅持“建管并重、重在管理”,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健全常態化管理機制。繼續加大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力度,深入開展環境衛生、街道裝飾、交通秩序“三項整治”活動。加強環衛設施建設,引導公眾參與城市管理,全面改善市容市貌,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力爭創建省級文明城市。 (五)著力建設綠色家園,在提升生態文明上謀求更大成效。深入實施生態立州戰略,努力改善環境質量,促進生態經濟發展。一是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加快推進“森林迪慶”建設,繼續實施“七彩云南香格里拉保護行動”和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大力推進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兩江”流域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自然保護區等生態工程建設,年內完成天然林保護工程2726萬畝、造林綠化5萬畝,退牧還草80萬畝,新建沼氣池2860口、太陽能3600平方米、節柴灶2970戶。二是強化環境污染治理。加快三縣縣城污水、垃圾處理廠和香格里拉城區集中供熱、雨污分流工程建設,繼續開展重點流域、城市面山污染防治,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力度,抓好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整頓和規范工作,切實做好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三是強化節能減排和資源節約。嚴格執行新建項目節能環保準入標準,認真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做好源頭控污工作。抓好工業、建筑等重點領域、重點區域的節能減排。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設備和工藝,引導和鼓勵運用新節能技術。嚴格土地管理,充分盤活現有存量建設用地。推動廢舊資源再生利用,鼓勵發展循環經濟,確保順利完成年度節能減排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