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積分管理 嚴字當頭服務為先? 在工農村違反“十不準十提倡”的處罰登記中,兵丁村民小組有一名黨員參與賭博斗牛,被處以兩倍于群眾的扣分和違約金。趙紹蘭說:“對黨員就是要嚴格要求,不然怎么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攀天閣鄉,黨員違反“十不準十提倡”,遭受的處罰更重。這是該鄉在黨員積分制管理中明確規定的。 按照該鄉積分制管理,黨員積分制管理主要包括黨員分類、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分值設置、積分登記、積分應用五個方面的內容。 趙紹蘭介紹,在工農村,村“兩委”中的黨員、支部書記以及社干部屬A類,在家無職黨員為B類,流動黨員為C類,老黨員、長期生病或行動不便需要他人照料的特殊黨員為D類。對無職黨員進行設崗定責,包括政策宣傳崗、黨務村務監督崗、生態環境保護崗、環境衛生監督崗、矛盾糾紛排查調解崗、社會治安維護崗、勤勞致富崗等,每名黨員認領崗位、明確職責。 按照分類管理,工農村對黨員管理體現了“嚴”當頭,把黨員的日常行為貫穿到了服務群眾當中。 在工農村,黨員積分每一年為一個周期,每名黨員基礎分為10分,以平時積分、民主評議和黨總支評審三部分組成,分數占比最大的平時積分由監督組登記考核。 仔細翻閱工農村黨員日常行為積分細則,發現黨員除了必須嚴格帶頭遵守村規民約外,對村里出現違反情況負有更大的責任,處罰也非常嚴厲。比如在支部所在地的村民小組發生違法違紀案件,就會一次扣罰10分,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一例扣2分…… A類黨員責任大擔子重,B類黨員的也并不輕松,除了必須參加組織生活、學習等活動外,他們和A類黨員一樣,也有自己的聯系戶,少則一戶,多達10戶。在日常生活中,黨員必須負責向聯系戶宣傳政策法律法規,向組織反映聯系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帶頭組織群眾打掃環境衛生,保障公路暢通,幫助“五保戶”砍柴等等。 趙紹蘭告訴記者,在“十不準十提倡”制定實施過程中,黨員就發揮了宣傳員、組織員、調解員的作用,對于一時想不通的群眾,黨員反復登門入戶做工作,直至老百姓思想轉過彎來。? 潤物細無聲的變化? 兩項積分制管理的實施,給工農村帶來了潤物細無聲的變化。 這一點,作為村主任的喃茂輝感觸頗深:“在實施‘十不準十提倡’前,村里開個群眾會起碼得提前一個星期通知,開會的時候還是來得稀稀拉拉。特別是每逢有惠農政策的相關補助下發時,就十分頭疼,要綜合各家各戶村民的總體情況來發放補貼,大家爭的多,來說情的也有,一個把握不好,就會優親厚友,很難做到公平公正。以前憑個人威望做群眾工作,現在村委會社會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科學化,村規民約已形成長效機制,獎懲直接與各項惠農強農政策評定掛鉤,根據得分高低,享受相應補貼標準。由于大家都遵守村規民約,全村呈現出家庭和睦、鄰里團結、鄉風文明、社會進步的新氣象。以前村民為相互爭要各類補貼搞得面紅耳赤,產生鄰里矛盾,現在大家卻相互讓了起來。 在村里的警務室,記者也直觀地看到了變化:2011年工農村治安案件為8起,而2013年則降為0起,社會矛盾糾紛2011年為18起,2013年則降到了8起。 鄉黨委書記董順華說,“十不準十提倡”實施以來,盡管各村的實施有差異,但效果明顯的村做到了一年當中無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無森林火災、無超生人員、無亂砍濫伐現象,無斗牛賭博行為,無交通事故、無上訪人員、無不送子女入學,全鄉治安案件下降25%,刑事案件下降33%,治安調處率、刑事偵破率達100%,司法調解率達98%…… 而對于黨員的表現,群眾也看在眼里,工農村的喃大爺對記者說:“以前的黨員就和普通群眾差不多,甚至很多還不如我們老百姓,做事不愿意上前,現在好了。” 喃茂輝的父親,85歲高齡的喃印興家中有3名黨員,他說:“以前的黨員與農民不相處,還有架子、不干事。現在不同了,哪里有困難那里就有黨員,村里的變化也大了,我支持他們的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