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長征過迪慶之中甸休整(三)》 紅二軍團進駐縣城和周邊村寨后,走訪群眾,張貼標語口號。通過廣泛宣傳,藏民陸續回家。許多婦女主動為部隊背水、掃地、磨青稞、縫補衣服、安排食宿。后續部隊進城時,群眾自覺集隊到南門歡迎。二軍團總指揮部設在中心鎮公堂,成立了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湘鄂川黔滇分會中甸城軍分會。賀龍、任弼時等軍團首長先后接見了三行代表團(藏團、漢團、商界)和部分群眾代表,聘請翻譯、向導為紅軍籌集糧草。 由于受國民黨欺騙宣傳,松贊林寺僧侶絕大多數逃離寺院。為搞好部隊的休整,訓練沿途擴充的新兵,籌集糧秣,順利通過迪慶,指揮部決定用實際行動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嚴格遵守藏族人民的生活習慣,尊重藏民信仰、保護寺院,使藏族人民認識到紅軍是為人民謀利益的軍隊,從而取得藏族人民的擁護和支持。紅二軍團以賀龍主席名義頒布了《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湘鄂川滇康分會布告》。布告中說:“本軍以扶助番民、解除番民痛苦,興番滅蔣,為番民謀利益之目的,將取道稻城、理化,進入康川。軍行所致,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幸望沿途番民以及喇嘛、僧侶,其各安居樂道,毋得驚惶逃散。尤望各盡其力,與本軍代買糧草,本軍當一律以現金按價照付,決不強制。如有不依軍令,或故意妨礙大軍通行者,本軍亦當從嚴法辦。”紅軍指戰員展開了廣泛的宣傳活動,同時,積極為當地群眾做好事,學習藏語,和藏民交朋友。為尊重藏族風俗習慣,部隊夜里冒著高原的寒風,露宿在野外。干部戰士喝了群眾的水、吃了群眾的東西都要付錢。藏族群眾深受感動,稱贊“紅軍好,共產黨好”。 5月2日,賀龍等首長率領40余人騎到松贊林寺,受到僧侶們熱情歡迎,步入扎倉(僧院)大殿后,雙方互送禮物。賀龍向松贊林寺鄭重贈送一塊紅錦幛,中書“興盛番族”四個大字,右直書“中甸歸化寺存”,左落款直書“賀龍”;另外又送上一對精致的大瓷花瓶和一些禮物。賀龍說紅軍是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軍隊,是為各族人民的解放路過中甸,要在中甸短期停留,進行籌糧,還要繼續北上,趕走日本帝國主義。紅軍是番族人民的好朋友,喇嘛寺對紅軍支持很大,紅軍對此表示感謝!經過商談,八大老僧表示擁護紅軍,積極幫助他們籌措給養。 離開大寺時,鄉城康參老僧帕初送給賀龍一對“瓜格達”(藏民外出裝食物的皮褡褳),一對鑲銀木碗。還說以前一直認為漢兵都是趙爾豐(清政府川滇邊務大臣),現在一看確實不同,紅軍真是從沒見過的好軍隊,他們會念經祈禱紅軍再回來的。大寺喇嘛將賀龍一行送到大門外,并祈禱平安。 同日,紅軍總部派部隊到大寺門口站崗,張貼布告,嚴禁部隊進入寺內。 此后,紅軍開始大規模買糧,夏那古瓦更忙了,他領了一些紅軍來夏那村(今嚇那村)自己家里住。紅軍在他家設了一個分部,還帶來一臺電報機,每天與總部聯絡,匯報這邊的籌糧情況。女主人見紅軍穿得太單薄,趕快和村里一些大嫂給他們每人織了一件毛衣。紅軍得到群眾的幫助,都堅持要付給一些大洋。 5月3日,在夏那古瓦的協調下,松贊林寺開倉放糧,打開3個倉庫,背出2000多斗青稞(6萬余斤),另外還加上大批豬肉、紅糖、粉絲,部隊一一作價付款。附近的商販也把糧食、紅糖、食鹽售給紅軍。在陸云鶴等人大力宣傳下,縣城商家、富戶陸續向紅軍售糧。在附近村寨,夏那古瓦又買到青稞數萬斤。紅軍先后在中甸籌糧10多萬斤,全都一一付款。 紅軍在進行物質準備的同時,積極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為通過迪慶,進軍西康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作好思想準備。5月3日,在賀龍、任弼時同志的主持下,紅二軍團在藏經堂召開連以上干部參加的黨的活動分子會議(后稱中甸會議),總結從貴州盤縣到中甸近一個月的經驗教訓,研究涉藏地區工作的政策和策略;傳達中央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策略路線決議大綱,向全軍報告繼續北上,在西北創建全國抗日根據地的戰略方針;確定紅二、六軍團從中甸兵分兩路,取道得榮、定鄉(今四川鄉城),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甘孜。并形成了在涉藏地區工作的7條政治紀律:1.嚴禁進駐喇嘛寺、毀壞經典神像祭儀、侵犯寺院及僧侶;2.尊重藏族群眾的宗教信仰自由及風俗習慣;3.不準侵犯藏族群眾的人身安全;4.藏族群眾不在家,不準進屋;5.保護土司頭人、小商販的財產,涉藏地區不打土豪;6.嚴禁莊稼地里放騾馬;7.買賣公平,不拿群眾東西。 【摘自《中國共產黨迪慶藏族自治州歷史(第一卷)》(1941—19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