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升平鎮藏族弦子歌舞的基本情況 藏族的文化傳統除了文字傳承以外,民間的歌舞及一切文化傳統主要依賴于父輩的口傳身授和民間的自然傳承。每逢節日、婚嫁等喜慶的日子,世代居住在升平鎮的藏族群眾就會用各種文化形式來延續先輩們用智慧、汗水累積起來的包括天文、地理、歷法、宗教、歷史、生產、生活等一切的知識。藏族人的神話、詩歌、故事、諺語、說唱等藝術形式極為豐富,尤以歌舞更具特色,是藏族人民表達思想情感的重要形式。 弦子舞,藏語稱“儀”,意為載歌載舞的游戲。是一種有樂器伴奏的群眾性的自娛圓圈歌舞。弦子舞的伴奏樂器稱弦子,藏語叫“兵永”,也稱藏族胡琴,構造和普通二胡近似,只是琴桿、拉弓較短,琴弦與弓弦均用馬尾;琴筒用粗竹筒或木頭挖空而成,以羊皮或牛皮蒙筒面。琴筒側面插上弦桿,桿上刻有圖案,上端鉆孔裝上弦軸,軸上系馬尾做成弦,拉直系在共鳴箱(琴筒)繃皮面的一面的弦桿的尖端。弦軸可調音,共鳴箱上有琴碼,弦弓用竹片彎成,柔系上馬尾,夾在兩根弦之間,拉起來就能發出動聽的聲音。弦子聲音明亮寬厚,能拉高低音調,音色獨特。 在跳弦子舞時,沒有固定的舞場,歌舞者可在廣場及林中空地,或可以容納人們歌舞的場所,任意呈圓圈起舞,通常是男唱女應,女唱男應,順時而轉。 弦子舞的舞蹈動作以雙膝關節的自然顫扭和擺動雙腿、旋轉為特征,舞姿比較開朗,“顫”、“開”、“擺”、“扭”及“舞彩袖”構成了弦子舞的特點。舞蹈中女子揮舞長袖的習慣據源來于文成公主進藏時所穿戴的服飾。 跳弦子舞時,由多數男子拉馬尾胡琴伴奏,邊拉邊唱邊跳,女子以舞彩袖為特征,舞彩袖可以借助它作為抒發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種手段,能造就一種歡樂飛騰、優美舒展的藝術境界,表達向往幸福美滿生活的思想感情。 弦子舞舞姿優美舒展,剛柔兼備,旋律歡快流暢,節奏鮮明開朗,基本動作有點擺步、雙扭步、墊步跳、雙繞手、單扭步、左右悠腿、前進點步、輾轉、前踏后撤步等。 弦子舞的唱詞內容豐富,有歌唱家鄉或外地風土人情的,有歌唱倫理道德的,有懷念親人同胞的,有諷刺人世丑態的,有傳授勞動技能的,有模仿動物的,還有大量反映愛情的內容。比較真實地反映了藏族人民的思想情感、心理素質、生活習慣和社會風貌等。由此看來,弦子舞的基礎就是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弦子舞是藏族人民藝術化、娛樂化的生活。弦子舞的填詞雖然較為隨意,可以即興賦詞,可也有一定的規律及程序。如舞會開始時,一般都是有關相會的歌詞,如: 翻過三道山,期盼與你相會; 期盼與你相會,如愿在此相逢。 而到舞會將結束時,則要填分別或辭別的歌詞。如: 在對面山的山頂上, 清澈的泉水永駐山頭; 在這面山的山腳下, 奔流的河水永不駐足; 奔流的河水永不停息, 再見了山頂的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