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的人認為旱災也是一次發展農業的契機, 應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根本改變靠天吃飯 2月4日,張超攝于尹莊村田間。 最近,一個署名“漯河村官”的抗旱博客在網上廣受關注。作者張超是一名大學生村官,現在河南省漯河市源匯區陰陽趙鄉尹莊村當黨支部副書記。2月3日他在發表了一篇《我村村民開始開展抗旱自救工作》的博文,詳細介紹了村里抗旱情況,并貼出了8張抗旱的照片,幾天內,點擊量已超過13萬。網友爭相留言:“支持一下,道一聲 辛苦了?!薄坝袡C會去慰問你們!”“地震我們都挺過來了,沒什么難得了我們中國人,全國人民都會和你們在一起?!薄?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對全國31個省、區、市13056人的調查顯示,92.2%的人表示關注當前旱情(其中39.3%的人表示“十分關注”)。50.8%的人表示,在災害面前,每一個中國人都不能袖手旁觀,要團結起來用行動來保護我們的家園。 94.7%的人希望為災區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月8日,村里來了20多個青年志愿者,團區委組織了一些單位的團委書記親自擔任志愿者,力所能及地幫助我們。”張超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本次調查中,55.6%的人表示會為災區祈禱、祝福;42.2%的人希望為旱區捐款;37.4%的人要為抗旱獻計獻策;20.5%的人表示會隨時待命,作為志愿者赴災區幫助抗旱。沒打算做什么的人僅有5.3%。 據了解,2月6日國家發改委發出緊急通知,要求落實中央投資中118億元與抗旱有關的項目建設。截至2月11日,8個受旱省的各級財政已經累計下撥資金25.7億元支持農業抗旱。 調查顯示,67.7%的人建議,對抗旱補助經費發放情況進行審計,審計結果應公開透明;44.1%的人希望提高糧食收購保護價,提高農民種糧和抗旱救災的積極性。 劉飛(化名)是一家報社唯一前往災區采訪的記者。中國青年報記者聯系上他的時候,他剛在河南、安徽結束采訪。在劉飛看來,大部分災區的現狀是缺水、不缺錢。以安徽亳州的一個縣為例,村民每天開8小時的抽水泵,政府給30塊錢的柴油補貼??购祷?000元,政府要補1000多元,這筆錢就已足夠灌溉33畝地,救活了莊稼,每畝地還能有三四百塊的收入。算清了這筆賬,劉飛說,“只要補貼到位,抗旱的投入產出會很高,積極性當然也很高了?!? 2月12日,河南省鄭州市多家媒體刊登了這樣一則倡議:綠城社工服務站要招募50名志愿者,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抗旱澆麥。倡議發出1個小時,就接到近10個報名電話。站長陳騁說,這個倡議的起因是他接到了一個緊急求助電話,說大閆莊村現在急需抗旱設備和人手。撥打這個求助電話的,是新鄭市八仙鄉大閆莊村村委會主任趙新民。 “我們這個地方很窮,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守兒童就有60多人。一些低保戶,一個月補貼50塊錢,生活都維持不了?,F在受了旱,又沒設備,只能眼看著旱死?!壁w新民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村里現在油菜已經死光了,麥子還有點救,要是趕緊澆上水,興許能救回一半。 兩天之后,記者再次聯系綠城社工服務站,得知到2月14日,50名志愿者已經全部招齊。現在他們正在和一些政府部門、廠家聯系,希望能夠協調借用一些水泵、電纜線、發電機,和志愿者一起送到急需幫助的村莊。 災害中也蘊含著機遇。旱災的苗頭剛剛出現時,村民告訴張超,村里曾經打了10口井,但沒有很好地保護,時間一長就堵滿了垃圾,能用的只剩下四五口。這次抗旱把之前的井全都給清洗了,又新打了幾口,如今有十幾口井在同時澆地。“有了井,村民也買了機器,也許今后就能改變靠天吃飯的局面了。”張超說。 調查中,59.4%的人認為,旱災也是一次發展農業的契機,應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從根本上改變農業靠天吃飯的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