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志工作中最新發現的赤胸啄木鳥 ![]() 鎮沅局的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從網上解下一只紅角鸮 嘆為觀止 “百鳥撲光”每年有兩三次 為什么會出現民間傳說中“百鳥朝王”的景象?鳥類環志是目前觀測人員了解認識這條千古鳥道的不二法門。 2004年,哀牢山國家自然保護區鎮沅管理局和新平管理局分別在金山埡口設立環志監測站。 鳥類環志,是將國際通行的印有特殊標記的金屬或其他材料制作的環佩戴在鳥的腿部,然后將鳥放飛,通過再次捕獲或野外觀察獲得鳥類生物學或生態學信息的方法。不過,回收環志的幾率特別小,大約十萬分之一。 通過環志工作,科研人員發現許多鳥來自西伯利亞,九十月會南飛東南亞一帶過冬等。不過就金山埡口來說,秋冬時候,遷徙候鳥從新平越過哀牢山,經過鎮沅向南飛去,但冬天過后,工作人員并沒發現過冬候鳥原路返回,那這些鳥又選擇了哪條線路呢?另外,關于鳥類的遷徙習性,空間定位和導航問題等都尚無定論。 2008年,時任哀牢山國家自然保護區鎮沅管理局副局長劉永告訴記者,通過環志,摸清楚了鳥類在哀牢山遷徙的規律,就金山埡口的觀察,要具備幾個條件才好環志,比如高空月黑;地面有濃厚的霧;從西向東有輕微的風;新平方向天晴,山上有點細雨;布網地點視野開闊;燈光明亮。前期伯勞鳥很多,后期紅角鸮很多,大型鳥會飛得很高,中秋前后遷徙最集中。 上世紀90年代初,恩水公路(鎮沅恩樂至新平水塘)開通后,當地人驚奇地發現,在那一帶,每年的9至10月,夜間會有成千上萬的鳥飛越哀牢山,特別是在大霧籠罩的時候,會有許多鳥自殺式地撞向車燈。這個現象很快就引起當地保護區管理部門的重視,隨后邀請鳥類專家進行實地考察,結果發現這里是一個上百種候鳥遷徙過往的大通道。 鎮沅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晚報記者,他們曾聽一些老獵人說,九十月間到山中打獵在金山埡口一帶夜間燒火取暖時,會有大量的鳥沖火飛來,一頭扎進火里燒死。上世紀90年代初,恩水公路開通后,一些司機也反映, 夜間開車翻越金山埡口時,也會有許多鳥自殺式地撞向車燈。 在金山埡口開小旅店多年的楊忠泰說:“有一個司機開夜車,到了金山埡口時,他停車下去解手,當他回來,發現車燈前已經落下許多或傷或死的鳥,最后他足足裝了一大麻袋,拉著去街上賣。有人認為這是兇兆,嚇得這個司機最后將鳥拿到街上一人送一些。” “百鳥撲光”在村民口中不斷傳播,到后來,一些村民算準時機,到山上燒火捕鳥進行販賣或殺吃。“為了弄清原因和更好地保護鳥類,我們才前去摸底調查的,后來邀請鳥類專家進行實地考察,結果發現這里是一個上百種候鳥遷徙過往的大通道。”鎮沅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不是隨時都能看到“百鳥撲光”的奇觀,只有條件成熟,鳥兒們才能順利飛越金山埡口,假如連續幾天遇到惡劣天氣,戛灑壩子一帶就會聚集大量的鳥兒,一旦天氣轉好,它們就爭先恐后朝金山埡口涌來,上演“百鳥撲光”。 “每年這樣的奇觀就兩三次。”新平管理局的工作人員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