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如何界定” 國際上有一個通用概念——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就是將一個家庭的總收入減去家庭必需的食品等生活支出作為分母,這個家庭一個年度內累計的醫療支出作為分子,其比值如果大于或等于40%,也就意味著這個家庭發生了災難性的醫療支出。原衛生部新農合重大醫療保障是從病種起步的,包括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等22種疾病。這次《意見》明確要求以發生高額醫療費用作為“大病”的界定標準。當個人自付部分超過一定額度,就可能導致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這個病就是大病”。 ●醫療費用的測算依據是什么? 年度累計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超過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意見》規定,高額醫療費用,可以個人年度累計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超過當地統計部門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鎮居民、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作為主要測算依據。根據城鄉居民收入變化情況,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研究細化大病的科學界定標準,具體由地方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此前,我國大病保險試點工作已經在多地推開,截至今年4月底,分別有287個和255個地級以上城市開展了城鎮居民和新農合的大病保險工作,覆蓋人口約7億。在界定大病保險的標準上,各試點地方有不同的做法,如河南省參加“城鎮居民醫?!钡木用瘢灰谝粋€保險年度內住院(含規定的門診慢性病)累計發生的費用超過1.8萬元,就可在經過基本醫保報銷的基礎上,獲得大病保險的“二次報銷”;甘肅省規定,只要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的患者個人支付的合規醫療費用超過5000元以后,都可以得到大病醫保報銷。 ●今后就醫經濟負擔能減多少? 試點報銷比例提高了10%-15%,醫療費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 自2012年以來,各地相繼啟動了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工作,大病患者實際報銷比例在基本醫保支付的基礎上提高了10-15個百分點。 《意見》提出,2015年大病保險支付比例應達到50%以上,隨著大病保險籌資能力、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進一步提高支付比例,更有效地減輕個人醫療費用負擔。按照醫療費用高低分段制定大病保險支付比例,醫療費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 “由于目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對居民住院醫療費用的實際報銷比例大體能達到50%以上,加上大病保險,未來城鄉居民的大病醫療費用總體實際報銷比例能超過70%。”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認為,大病保險的全面實施能有效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朱銘說,《意見》在確定大病保險的保障水平時,還提出了兩個要求,一是“根據城鄉居民收入變化情況,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二是“鼓勵地方探索向困難群體適當傾斜的具體辦法,努力提高大病保險制度托底保障的精準性”。這是強化大病保險補償機制的提質增效,將有限的大病保險基金用在真正迫切需要的人群身上。 ●“雙保險”還不能報銷的部分怎么辦? 強化與醫療救助、商業健康保險及慈善救助等的互補聯動 “全面實施大病保險,并不能完全確保每一位大病患者都不發生災難性支出?!眹倚l計委有關負責人在對《意見》進行解讀時表示,強化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商業健康保險及慈善救助等制度間的互補聯動,明確分工,才能更好地避免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 中國衛生經濟學會副會長張振忠認為,加強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商業健康保險及慈善救助等制度間的互補聯動,有助于形成保障合力,關鍵是要盡快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切實做好制度之間的“無縫銜接”。(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