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職工群眾,在發展成果共享中彰顯“娘家人”溫暖 五年來,全州各級工會以竭誠服務職工為宗旨,扎扎實實為職工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工會幫扶品牌工作深入人心、職工陣地建設逐步加強、主動融入脫貧攻堅大局,不斷推動職工共享改革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成果,職工群眾的認同感、歸屬感不斷增強。 ——幫扶服務工作深入人心。認真開展送溫暖、春風行動、貸免扶補、金秋助學、大病救助、醫療互助、療休養等活動,送溫暖累計慰問困難職工、農民工5459人次,慰問資金548.98萬元。參與人社等部門組織開展的各類招聘會9場次,協調195家企業,提供2425個崗位,幫助422名求職人員初步達成就業意向。幫助支持180名困難職工、農民工等創業者爭取貸免扶補創業資金1606萬元。金秋助學活動資助困難職工、農民工子女607人,發放助學金156.61萬元。醫療互助累計補助全州患病住院職工8478人次,共報銷醫療互助金640.65萬元。累計組織1222名一線職工、勞模等赴昆明、上海、北戴河、青島等地療休養。 ——職工陣地建設大力推進。完成州縣(市)兩級職工幫扶中心轉型升級為職工服務中心,完善服務職能。籌措資金334萬元,幫助全州50所學校建設職工之家,3500名教職工受益。籌集資金228萬元支持州縣(市)公安局和州直有場所的15個基層工會開展職工之家建設。持續推進鄉鎮、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之家建設。在香格里拉市、德欽縣建設10家職工驛站。職工服務陣地的建設,在迪慶漫長冬季,為廣大職工提供了溫暖的活動場所。 ——主動融入脫貧攻堅大局。推進困難職工解困脫困,通過精準識別、分類施策、納入制度保障和政策幫扶,全州建檔立卡困難職工由原419戶減至56戶,“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工會牽頭、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解困脫困工作機制初步建立。積極履行掛包責任,州總工會累計投入64萬元,助力掛鉤點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通過評選表彰優秀共產黨員、致富能手等活動,激發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開展挖掘機操作、廚藝等技能技術培訓,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統籌兼顧做好掛鉤點黨建、維穩、普法等工作,認真完善精準扶貧檔案。主動參與勞務輸出工作,加強與州內外企業溝通聯系,鼓勵支持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扎實做好各項服務。 強化自身建設,在改革創新中讓工會更有力量更溫暖 五年來,全州各級工會勇于改革創新,有效破除脫離職工群眾的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問題,工會改革穩步推進、工會組織活力不斷增強、工會各項業務取得突破,譜寫了迪慶工會改革創新發展的新篇章,工會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在改革中不斷增強。 ——工會深化改革穩步推進。堅決貫徹落實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州委和省總工會改革決策部署,穩步推進全州工會改革,優化州總工會機關職能和內設機構設置,完善工會領導機構,提高勞模、一線職工、基層工會工作者在工會領導機構中的代表比例。指導推動縣市總工會改革方案出臺實施。聚焦經濟發展主戰場,推動我州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 ——工會組織活力不斷增強。依法推動企業普遍建立工會組織,目前全州基層工會組織652個,涵蓋基層單位1385家,工會會員達37625人,其中農民工工會會員14143人,全州企業建會率達96.69%,職工入會率達92.63%。著力發揮基層工會作用,深化黨建帶工建、黨工共建,推動基層工會建設納入黨建工作規劃和考核體系,加強對基層工會的工作指導和力量投入,做到工作重心下沉、資源配置下沉、組織力量下沉,70%以上基層工會建成“六有”工會,基層工會組織服務職工煥發生機活力。 ——工會各項業務取得突破。做好上海市工會、南方電網公司工會、昆明市、玉溪市總工會等單位的援藏對口幫扶工作,累計爭取1022萬元援助資金,全州職工服務陣地建設、網站建設、工會干部培訓、技術人才培養、職工療休養等方面工作在各方的援助下得到極大加強。工會經審、財務資產管理、女職工、統計調查、新聞宣傳、理論研究等工作都取得新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