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洪程 “杜社長,你休息吧,這些活路我們來干,你指導指導就行了。”在維西縣保和鎮拉河柱村老鴉樹村民小組的68名青壯年正忙著清理側溝,清理進村公路兩旁的環境衛生的現場,青年蜂振忠關切地說。 “天氣冷,干點活就暖和了。”杜社長說。 蜂振忠說的“杜社長”是誰?是維西縣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杜俊。杜俊不是扶貧工作隊員,為什么被群眾稱為“杜社長”呢?這得從今年3月說起,杜俊受單位派遣來到扶貧掛鉤村拉河柱村老鴉樹開展工作。這位生在農村,長在農村,長期工作在農村的年輕干部很善于做農業農村工作。他首先做的工作就是調查研究,真正把群眾所思所想所盼裝在心上。走完68戶人家之后,杜俊綜合了群眾意見有兩大方面:一方面是隨著蔬菜基地的擴大,用水量的大幅增加,原先建成的飲用水工程已經滿足不了群眾生產生活需要,群眾飲用水難的問題十分突出;另一方面是村里的道路、排水溝、排污等設施建設滯后,成為創建“最美村莊”的“攔路虎”。 “群眾的愿望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杜俊在老鴉樹召開的黨員大會上說,“現在,群眾對飲水難、行路難、污水橫流等問題反映強烈。我們共產黨員要在解決突出問題中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我建議,用民辦公助的方式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緊接著,杜俊向大家宣讀了關于解決老鴉樹村民小組飲水難、排污設施滯后等問題的實施方案。 與會黨員表示,一定帶著群眾投工投勞完成工程建設。 為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杜俊與社干部一起利用晚上時間召開了群眾大會,充分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拿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我感到最欣慰的是,通過耐心細致的做工作,我們得到了群眾的大力支持,有了群眾的支持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杜俊在日記中寫道。 6月12日,老鴉樹水利扶貧攻堅戰打響了。全村68戶,每戶出一個勞動力,分成4個小分隊,每個小分隊由黨員中的社干部擔任分隊長,并由分隊長將任務分解到各家各戶。輸水管道全長3800米,其間要穿過懸崖峭壁,施工難度很大。 杜俊與社干部認真做了飲用水工程設計,并承擔技術指導、工程質量檢查驗收等任務。每天,杜俊與黨員群眾不畏艱辛奮戰在一起。沒有按照質量要求開挖溝槽、填埋輸水管,杜俊就嚴肅提出整改意見,他的那種較真精神令大家佩服。在懸崖峭壁上安裝輸水管道是最讓杜俊操心的事情。他與村干部帶著群眾在懸崖峭壁上架設輸水管道,管道架設完了,杜俊懸著的心終于落地了。 “老鴉樹飲水工程再次證明,群眾是力量的源泉。我們通過11天的勞動,完成了輸水管道建設工程,解決了飲用水難的問題。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啊!”杜俊在日記中寫道。 在輸水管道建設工程中,老鴉樹群眾踴躍投工投勞,最少的一家投了8個工日,最多的投了13個工日。 蔬菜基地不在再缺水了,飲用水不再困難了,群眾心里高興了。 談起村里的變化,蜂振忠一下子打開了話閘子:“過去,我們村污水橫流,村內泥滑路爛,很多群眾家中庭院沒有硬化,人畜不分,衛生狀況很差。現在安逸了,排水溝、村內道路建設完成了,家家戶戶庭院硬化了,人畜分離了,變整潔了。我們組被評為‘最美村莊’,這里有‘杜社長’的心血和汗水。” 飲水難問題解決之后,杜俊和村干部們著手解決村內環境“臟亂差”問題。其解決問題的方案,用蜂振忠的話說就是“一村一方案,一戶一對策”。要做到“一村一方案,一戶一對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杜俊和村干部挨家挨戶地走,把每一戶需要建設的內容做詳細記錄,并制定方案。在此基礎上,拿出整個村的的“藍圖”,對側溝、綠化帶、組內道路建設作了詳細規劃。 “藍圖”有了,那么,怎樣將藍圖變為現實呢?杜俊和村干部堅持走群眾路線,采取民辦公助的方式解決“臟亂差”問題。按照這種辦法,縣政研室投入水泥、砂子等建筑材料,群眾投工投勞完成材料二次搬運、工程建設任務,沒有勞動力的家庭則由社干部和黨員義務為其完成。 群眾議定的事情群眾辦。轟轟烈烈的環境整治工程動工了。通過2個多月的艱苦奮斗,老鴉樹環境綜合整治“藍圖”變為美好現實:完成村內排水溝建設4800米;組內道路建設30.1米;安裝排污管402米;排除安全隱患2處。 基礎設施改善了,“臟亂差”問題解決了,青山懷抱的老鴉樹道路寬廣整潔,農戶庭院干干凈凈。 “杜社長很認真,他按照‘一戶一策’規劃,對每戶應發放多少水泥、砂子,以及每戶工程完成情況都現場記錄,現場檢查。他的一絲不茍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每天,我們還沒有出工,‘杜社長’就到工地上了。我們每天黃昏才歇工,杜社長等我們大家都歇工了,他才歇工。有些時候,我們吃晚飯后,杜社長還跟社干部一起組織我們開會,學習精準扶貧政策,他的晚飯就是一包方便面,他是扎根在我們心中的好‘社長’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