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維西縣永春鄉慶福村鄉村振興產業示范園內依舊一片生機盎然,6000余株藍莓和700株蘋果樹在科學的管理和澆灌下挺拔生長,8個大棚內,鮮紅飽滿的草莓掛滿枝頭,這是定點幫扶單位省財政廳在慶福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成果。 脫貧攻堅工作全面收官后,如何有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成為了當前做好幫扶工作、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課題。為此,省財政廳將黨史學習教育與鄉村振興工作有機結合,不斷完善幫扶制度,聚焦幫扶需求,匯聚幫扶力量,投入44萬元,聯合省農業科學院所屬黨支部及慶福村黨支部在慶福村共建鄉村振興示范項目,以“黨建+合作社+科技”模式,立足產業增強農村自身“造血”功能,打造支部共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樣板和示范。 走進種植基地,省農業科學院高山經濟植物研究所科技特派員郭淼正細致地查看苗木長勢,并向管理人員叮囑近期需注意的溫度濕度、病蟲害防治技術、水肥管理等事項。自該鄉村振興示范項目推進以來,省農業科學院高山經濟植物研究所提供全程科技服務與技術支撐,通過實地調研,引進并為園區供應了“久比利” “瑞卡”和“藍豐”3個優質藍莓種苗6000余株,還定期派出科技人員根據作物生長需要,提供實地生產指導?!皬姆N植模式上我們選擇了高標準的水肥一體化模式,品種上我們選擇了具有優良性狀的大苗,目的就是讓當地合作社和老百姓能更快地獲得經濟效益。”省農業科學院高山經濟植物研究所副所長侯志江說。 “有了資金和技術的支持,短短幾個月時間,我們村的采摘園已經初見規模,草莓今年已經有了收益,如果按照預期發展,我們的收益還能比以前增加幾倍。”采摘園負責人黃文叢說。今年年初,在慶福村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的引導下,擁有產業發展經驗的村民黃文叢加入了慶福村產業園建設項目,成立了福聚滿園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并以每畝1000元的價格向村民流轉了24畝土地發展草莓、蘋果和藍莓產業,截至目前,合作社用工人數達1200人次,用工工資達12萬元。 “慶福村支部共建鄉村振興示范項目以現代農業觀光采摘園建設為依托,以黨建為統領、以科技為支撐、以支部共建為保障、以產業結構調整帶動鄉村體驗游為措施,最終以實現群眾增收和鄉村振興為目標,在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下,我們力爭將慶福村打造為維西縣產業種植示范基地、產業技術培訓基地?!笔∝斦d駐村工作隊員李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