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普達措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云南香格里拉國家公園候選區創建工作穩步推進,并在生態保護、科研監測、自然教育等方面取得成效。 香格里拉國家公園候選區創建工作起步早、探索深。2006年,我州依托碧塔海省級自然保護區,探索劃建了普達措國家公園,開啟了地方性國家公園探索之路,后在此基礎上,提出創建香格里拉國家公園候選區。2010年,《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總體規劃(2010—2020年)》由省政府批準實施。2014年,制定并實施我國大陸首部國家公園管理地方性單行條例《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保護管理條例》。2015年,云南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云南省國家公園管理條例》,這些實踐為國家公園體制創新提供了重要參考、積累了有益經驗。 在創建過程中,香格里拉國家公園候選區多措并舉加強生態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林業草原生態保護修復項目,通過建設基礎設施、開展資源監測等提升服務保障能力,園內510臺紅外相機、78個監控探頭和6套環境綜合監測系統,構建起全天候、立體化的野生動植物智能監測網絡。與科研院校合作共建生態監測研究平臺,開展中甸葉須魚人工繁育試驗、須彌紅豆杉監測等多項研究,積累科學數據,并建設大數據中心,實現生態環境實時監測與管理。開展生態體驗和自然教育,2015年至今,普達措景區接待游客超11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超18億元,在不到總面積1.2%的區域內,既保障了生態保護和自然教育成效,又為游客帶來優質生態體驗。 目前,香格里拉國家公園候選區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升,高山及亞高山寒溫性原始針葉林、沼澤化草甸濕地等主要生態系統正向演替,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黑頸鶴種群數量增加,2023年首次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高寒水韭,2024年首次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雪豹。同時,生態保護與民生發展協同推進,當地居民積極參與生態管護等工作,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990元,生動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據了解,香格里拉國家公園候選區總面積1477.13平方公里,地處“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地核心區,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地區和世界級的物種基因庫。其核心價值體現在四個方面:擁有完整的植被垂直帶譜,涵蓋13個植被亞型,保存著全球典型的低緯度、高海拔寒溫性針葉林和硬葉常綠闊葉林;作為珍稀物種重要棲息地,分布著1059種特有野生動植物,是中甸葉須魚的全球唯一分布地;保存著完整的古冰川遺跡,清晰呈現古冰川和現代冰川活動軌跡;是自然與文化和諧交融的典范,獨特的自然景觀與豐富的民族文化相互輝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