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澤縣是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也是云南省第三人口大縣,有人口108.1萬人、農村勞動力58.3萬人。近年來,會澤縣把就業作為民生頭等大事來抓,聚焦就業這一核心民生問題,通過招商引資、技能培訓、“歸雁行動”、服務保障等多管齊下,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的就業“黃金崗”,讓幸福生活觸手可及。 招商引資 鳳棲良木“筑金巢” “自我們公司入駐會澤縣以禮街道以來,以禮街道不僅幫我們招工、申報扶貧工廠,還幫我們解決了員工子女就近入學的問題,公司現在已經達到了500人的規模,還成立了分公司。有了這些暖心的服務,我們以后更有信心在這里長期發展下去。”盛之發機電會澤有限公司行政主任邱少林高興地對記者說。 在盛之發機電會澤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幾百名工人正在聚精會神地趕制訂單,有的在穿線、有的在焊線球、有的在鉚軸、有的在裝齒輪板……今年48歲的欒春瓊正在熟練地檢查著每一個產品,她是從會澤縣礦山鎮搬遷進城的,進廠一年多了,每天要檢測16000個成品,每個月有3500多元的收入。 “我以前一直在家帶孩子,前段時間社區工作人員來到我家,給我介紹了這份工作,既可以上班,又可以接送孩子,離家很近,非常適合我,我很喜歡這份工作。”欒春瓊說。 盛之發機電會澤有限公司是以禮街道通過招商引資引入的企業,企業入駐后,以禮街道的工作專班第一時間派專人跟蹤,幫助企業協調解決招工、購買社會保險等問題,通過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社保優惠等措施,降低企業運營成本,讓企業進得來、穩得住、能發展。 近年來,會澤縣通過匹配務工需求招商、盤活閑置資源招商、聚焦特色產業招商等舉措,樹立“招大商、重小商”的理念,建立企業用工監測機制,定期走訪企業,及時掌握企業用工需求和崗位變動情況,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針對企業用工難題,會澤縣組織人力資源機構開展專項招聘活動,為企業輸送合適的人才,確保企業生產經營穩定。 通過強有力舉措,一些電子廠、干花車間、服裝廠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入駐會澤,為會澤群眾提供就近就地就業崗位。截至目前,入駐會澤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累計有110家,帶動就業1.5萬人,形成了以產業園區、易地扶貧搬遷縣城安置區為重點,以交通節點鄉(鎮、街道)為補充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格局。 技能培訓 賦能鑄匠“鍛精兵” “今天拿到培訓證書,我非常激動,沒想到養豬還能拿到證書。以前我們自己養豬就是憑經驗,沒有很好的專業知識,方法也不對。這次培訓,老師不僅在課上講理論,還帶著我們去豬圈里親自指導,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東西,對提高我們的養殖技術有很大幫助。”會澤縣迤車鎮石橋村委會江底村民小組村民付超說。 與付超一同“領證”的,還有60多名群眾。他們參加了為期一周的會澤縣畜牧工技能培訓后,掌握了相關的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能,領到了肉豬飼養證。付超告訴記者,肉豬養殖是一個不錯的行業,學習了科學的養殖技術后,他打算在村里辦個小型的養殖場,自己創業增收。 來自會澤縣火紅鄉的劉貴芬在易地搬遷會澤縣城集中安置點的電子廠上班一個多月了,通過會澤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舉辦的定向定崗培訓,劉貴芬已經能熟練工作了。 “參加培訓后,縣人社局工作人員介紹我來這里上班,把吃住都安排好了,讓我既有了工作又能照顧家里。”劉貴芬高興地說。 近年來,會澤縣結合縣內主導產業發展情況和用工需求,大力推進“技能會澤”行動,組織菜單式、訂單式、定向式培訓,幫助返鄉勞動力由“靠體力打工”轉變為“憑技能吃飯”。在培訓中,精確摸底培訓需求、精心規劃培訓項目、精準引進培訓機構、精選崗位促進就業,結合勞動力轉移就業趨勢、群眾培訓意愿、市場用工需求、勞務品牌打造等,科學合理制定培訓方案,大力開展綠色食品加工、農副產品深加工、電子元件生產加工、電焊、縫紉等技能培訓。自2025年1月以來,全縣共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63期2467人次。 “我們采取‘一縣一業’項目式培訓,著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持續提升群眾致富能力,把傳統的‘體力型勞動力’變為‘技術型勞動力’,全面助力鄉村振興。”會澤縣人社局副局長高順文說。 返鄉創業 歸雁筑巢“啟新篇” “我是會澤本地人,因為會澤營商環境比較好,對返鄉創業的扶持力度很大,我就想回來自己創業致富,也帶動周邊的人就業。”周強說。 周強是火紅鄉人,也是脫貧攻堅期間搬到以禮街道的搬遷群眾。看準了家鄉的勞動力資源、營商環境等優勢,周強把在昆明的公司搬到以禮街道,建設了800多平方米的干花加工車間,在“家門口”干起了自己的事業。 周強的干花加工車間長期有30人到40人務工,都是附近年齡偏大的群眾,車間采用計件的付費模式,工人日工資在20元到100元不等,制作的干花主要銷售到歐美市場,年銷售額有200多萬元。 “這個活計要輕松些,工作時間也比較自由,從我家到這里大概要兩三分鐘,從老板建廠開始我們就來到這里做工了。”干花加工車間務工人員孫老珍說。 孫老珍家住以禮街道,平時身體不大好、做不了重活,剛好遇到周強在以禮街道建設干花加工車間,就來這里干活了。 會澤縣娜姑鎮的楊書、楊勇、楊聰三兄弟返鄉創業種植石榴,帶動120余名群眾常年在石榴種植基地就近就業。在種植大戶的帶動下,會澤縣石榴種植面積達5.5萬畝,2024年實現產量7.5萬噸、產值9億元。鹽水石榴產業的直接從業人數達2600人,帶動就業1.6萬人,勞務經濟收入達3.6億元,“鹽水石榴果農”成功申報為省級勞務品牌。 會澤縣樂業鎮魯珠村的黃天波返鄉創業建設辣椒加工廠,讓當地100余名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地就業;會澤縣駕車鄉的顧雙林返鄉創業種植當歸,帶領70余戶種植戶增收致富。 近年來,會澤縣通過實施“歸雁行動”,招引“人才回歸、技術回鄉、資金回流、工廠回遷”,為當地群眾鋪就了一條創業致富、就業增收的康莊大道。“我在石榴基地打工三年多了,每個月有3000元工資,還供兩頓飯,我家就在基地旁邊,走幾分鐘就到了,照管家里也方便,我們這里石榴基地多,一年四季都有活干、都有工資拿。”娜姑鎮務工群眾劉德軍說。 “我是昆明東川區阿旺鎮的,距離基地坐車要一個多小時,但是老板安排車子包接包送還供吃,工資待遇也還可以,我們一起來了6個人,這里的工作不怎么苦,還是能接受。”在會澤縣駕車鄉當歸基地務工的趙鳳說。 “這幾年村里的各種基地多了,經常出現‘用工荒’,特別是石榴套袋和成熟采摘時,附近的工人根本不夠用,我們就從會澤縣城、甚至外地請工人來干活。”楊書說。 截至目前,會澤縣共招引900余名外出能人返鄉創業,促進就業2萬余人。 會澤縣通過各種有力舉措,逐步實現轉移就業“送出去”、返鄉創業“引回來”、務工車間“留得住”的目標,讓群眾最大限度實現就業,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截至目前,全縣轉移就業人數達45.1萬人,全縣勞務經濟收入突破150億元,走出了一條具有會澤特色的就業致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