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滄源佤族自治縣西北群山間,芒卡通道車輛穿梭不息。這個距清水河口岸僅5公里、3分鐘可直上臨清高速的戰略節點,正躍升為滄源融入中緬印度洋新通道的關鍵支點。四年來,芒卡鎮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以“岸鎮一體化”為藍圖,全力發展口岸經濟,書寫著“通道變樞紐、邊貿促共富”的邊境幸福故事。
口岸引擎 點燃發展新動能 芒卡通道是滄源對外貿易的重要窗口,今年以來累計出入境人次已突破12萬。借助其區位優勢,芒卡鎮積極承接清水河口岸功能外溢,爭取資金項目支持,提升芒卡通道及其配套設施,全面提升通道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 基礎設施升級。“一橋一隧”的通車極大縮短了時空距離,110kV變電站為工業用電提供保障,國道G219改擴建工程正在推進,頂峰公司邊民互市場項目也即將建成,屆時芒卡通道承載能力將大幅提升,為口岸經濟發展鋪設“快車道”。貨車司機楊紹飛說:“‘一橋一隧’不通的時候,我們走大灣江方向,從孟定到口岸差不多要一個多小時。現在‘一橋一隧’通了,從孟定到口岸半個小時就到了。” 海關服務優化升級。孟定海關積極履行守國門、促發展職責,推動芒卡通道通關向規范化、智能化、便利化邁進,支持基礎查驗設施提質增效,聯動周邊口岸形成功能互補,為口岸經濟健康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孟定海關口岸監管二科副科長孔文義介紹:“我們持續推動芒卡通道規范化、智能化、便利化通關水平,支持通道基礎查驗設施提質增效,聯動周邊口岸形成功能互補和聯動發展局面,服務進出口貿易高質量發展。” 產業深耕 邊貿“流量”正轉化為產業“增量” 口岸繁榮為產業升級注入活水。芒卡鎮立足熱區資源,將蔬菜打造成“億元產業”,更以口岸為紐帶,構建“本地生產+進口加工+全國分銷”全鏈條。 口岸落地加工開新局。在綠佳源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王亮推動下,農產品材料加工廠與蔬菜烘干廠建成。村集體抱團流轉土地,企業投入運營,實現“村企聯營、按股分紅”。投產后預計年分紅超200萬元,每村增收10萬元以上。“我們吸納180多名鄉親就業,讓蔬菜增值留在本地。”王亮介紹。在加工廠工作的楊忠留說:“我每月工資3000多元,離家近還能照顧老小。” 邊民互市釋放紅利。加強黨組織領導下的合作社及邊民日常管理,完成合作社社員新認定錄入和備案445人。成功申報2家企業為邊民互市貿易落地加工企業,推動互市進口貿易轉型升級。2025年上半年,邊民互市進出口貿易總量已達1.5萬噸,進出口貿易總額達5700萬元,為開展互市的合作社增收18萬元,為邊民增收26萬元。“通過邊互通App,我們邊民可線上完成互市訂單,每單至少50元收益,操作方便,我們老百姓參與熱情更高了。”芒崗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彭曉陽介紹道。 國門同心,幸福扎根邊疆 口岸經濟的勃勃生機,離不開穩固的邊境防線。芒卡鎮扛牢強邊固防政治責任,持續壓實13個聯防所責任,常態化與邊境派出所、縣公安局專班開展巡邏查緝,每日百余名警民聯防隊員24小時值守33.977公里邊境線,嚴厲打擊各類跨境違法犯罪行為,用鐵腕守衛著口岸經濟的健康肌理。“守好國門,才能讓貨車和鄉親們安心通關。”萊片村公勐大山聯防所副所長李世光表示。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合力,筑起經濟發展與邊民安寧的鋼鐵屏障。 從蔬菜基地的豐收喜悅,到互市App的便捷收益;從加工車間的機器轟鳴,到國門一線的忠誠守護——芒卡鎮的口岸經濟,正讓邊貿從“過路財”轉變為扎根本地的“產業財”,托起邊民穩穩的幸福。 (通訊員 高雨秋 馬其林 編輯 付元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