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照片中的TA·抗戰勝利80周年 | 回國!用熱血守護“抗戰生命線”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25-08-27 17:00:37

1939年8月,新加坡《南洋商報》刊載了一則特別的新聞:馬來半島各地華僑為即將回國服務的青年舉行歡送會。歡送會后的合影定格了這批華僑青年曾經的風華:西裝革履、領帶整齊、發蠟锃亮……這是一群會吹口琴、能說英文、愛喝咖啡的青年,為了抗戰勝利,他們毫不猶豫離開南洋,奔向被戰火侵襲的祖國。

照片前排右側的青年叫張智源,他在歡送會上慷慨陳詞、激昂演說,隨后與志同道合的青年一起回國支援抗戰。自此,他們有了新的稱謂——“南僑機工”。

1939年,張智源(前右)與蔴坡華僑青年在回國服務前合影。 新華社發

2025年7月17日,張云鵬展示父親張智源回國服務前和其他南僑機工的合影。

張智源生于1912年,祖籍廣東潮州,1937年到新加坡做棉布生意。“那時,父親在生意場上比較得意,過著優渥的生活。”張智源之子張云鵬回憶起父親回國前的境況。

1938年,張智源在馬來半島裝運椰子。 新華社發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沿海港口相繼淪陷,西北公路、滇越鐵路等陸路交通也被切斷,國際運輸瀕臨斷絕。在懸巖絕壁和洶涌激流間,20萬筑路民眾用9個月徒手鑿通滇緬公路——從云南昆明直抵緬甸。

這條全長1000多公里的運輸通道于1938年建成通車,成為運輸軍需物資、工業原料和人民生活用品的“生命線”。

1938年,民眾在建設滇緬公路(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路通了,但運輸不暢——國內急缺熟悉汽車駕駛與維修的技術人員。南洋華僑領袖陳嘉庚于1939年2月發布公告,征募懂駕駛、會修車的華僑青年回國服務。張智源看到公告后,沒有絲毫猶豫,第一時間報名,成為“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簡稱南僑機工)的一員。

先后有3200余名南僑機工放棄海外富足安逸的生活,遠離家人,分批回國,支援抗戰。張智源在回憶錄里寫道:“日軍大舉入侵我國,華僑機工雖然身居海外,但皆懷有赤子之心。”

1939年,張智源(右)與族叔張金炳(左)在回國服務前與親戚在蔴坡合影留念(翻拍照片)。 新華社發

1939年,南僑機工在昆明潘家灣訓練所接受軍事訓練(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這是一支特殊的抗日隊伍。在滇緬公路這條“抗戰生命線”上開卡車,要抱著必死的決心。

滇緬公路山路崎嶇,坡陡彎急,不少路段極為狹窄,一不小心就會落入萬丈深淵,車毀人亡。南僑機工出車時會帶一個叫做“跳板”的厚木板,鋪在狹窄路段,一個車輪在路面,另一個車輪在懸空的“跳板”上,方能順利通過。

每逢雨季,山洪、滑坡隨時可能發生。張智源記錄了1941年雨季的一場事故:“行至芒市途中,路邊上側突然塌方,當中一棵大樹的主干不偏不歪地壓在一輛車的駕駛室上……一位僑工駕駛員壯烈犧牲。”

為了及時運送物資,南僑機工日夜兼程,經常吃不飽、穿不暖,甚至就在車底睡覺。路途中還會經過險惡的“煙瘴之地”,很容易感染致命的惡性瘧疾。

滇緬公路破壞了日寇封鎖中國的計劃,日寇派出飛機反復空襲、轟炸,不少南僑機工就犧牲在炮火之中。

南僑機工駕車行駛在滇緬公路“老虎嘴”路段(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1942年,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張智源臨危受命,與5位同事將一批抗戰物資從瑞麗運至緬甸臘戍。沿途逃難的百姓看到他們逆向而行,紛紛驚呼:“你們不要命啦!”把物資安全送到目的地后,張智源察覺到形勢危急,帶領同事火速撤離。

返程途中,身后傳來震耳欲聾的爆炸聲,臘戍橋被炸毀。“要是父親晚走一步,就再也回不來了。”張云鵬顫抖著講起這段經歷。

南僑機工駕車行駛在滇緬公路上(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在滇緬公路運輸的日子里,張智源曾收到過兩封廣東兄長的家書。第一封家書帶著焦灼:“父病危,盼弟歸見最后一面。”此時,張智源剛接到赴緬甸接收汽車的命令,重任在肩,他選擇留下完成運送任務。第二封家書接踵而至:“父喪,弟務必歸。”張智源把自己關在駕駛室里,淚水打濕了方向盤,再次選擇堅守。

張云鵬說:“自古忠孝難兩全,這兩封家書,是父親最難做的選擇。”

2025年7月17日,張云鵬端詳兒時與父母、兄弟姐妹拍攝的全家福。

1950年拍攝的張智源(前右二)和張云鵬(前左一)的全家福。 新華社發

抗戰結束后,張智源和妻子孩子定居昆明。他在滇緬公路上開展進出口貿易,成立安達進出口貿易行,吸納南僑機工戰友加入。“只要平安到達就是財富。”張云鵬說,“安達”二字承載著父親對每一次出車的希冀。

抗美援朝期間,張智源把剛進口的整車物資帶車一起捐獻給前線。他反復告誡子女:“無論何時何地,祖國是我們的堅強后盾,沒有國也就沒有家。”

1983年,張智源在辦公室留影。 新華社發

1984年拍攝的張智源(前排右三)、張云鵬(前排左二)的全家福。 新華社發

20世紀80年代,受中國僑聯、云南省僑辦等委托,張智源開始尋找失聯的南僑機工。經過不懈努力,他最終尋訪到20多名戰友。“父親不顧年邁的身體,讓我騎車帶著他走街串巷,去了很多地方。”張云鵬回憶,父親和戰友相聚的那一刻,疲憊瞬間消失,聊著聊著眼里就噙滿了淚水。

1986年2月,張智源因病逝世,享年74歲。

2025年7月17日,張云鵬在院子里翻閱南僑機工相關書籍。

2025年7月17日,張云鵬在書房整理南僑機工相關資料。

2025年7月18日,在昆明市博物館南僑機工分館,張云鵬(左)為參觀的游客講述南僑機工的故事。

2007年,張云鵬退休后,接過父親的“接力棒”,全身心投入南僑機工檔案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工作。他積極參加南僑機工紀念活動,還作為義務講解員,向市民游客講述南僑機工和祖國共患難的故事。

“80多年過去了,這些故事依舊熠熠生輝。”張云鵬說,“能夠把他們這種愛國奉獻、勇于犧牲、無怨無悔的赤子之心宣傳出去,傳承下去,我覺得非常值得。”

2025年7月18日,在昆明市西山森林公園,張云鵬(前)和妹妹張昆玉向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鞠躬。

2025年7月18日,張云鵬(右)和妹妹張昆玉在昆明市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前默哀追思(無人機照片)。

2025年7月18日,在昆明市西山森林公園,張云鵬凝視南僑機工英名錄墻上父親的名字。

如今,怒江沿岸公路寬闊平整,險山之間大橋宏偉壯觀;邊境地區經貿交流和人員往來繁盛,華僑在各地繁榮發展。

從國內的云南、海南,到東南亞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南僑機工的紀念碑、紀念館、歷史文化社區等逐漸落成,人們到此表達哀思與崇高敬意。

2017年7月7日,各界人士在云南省瑞麗市畹町鎮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碑前唱國歌,祭奠先烈。

2017年7月7日,游客在云南省瑞麗市畹町鎮參觀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館。

2022年11月2日,民眾在昆明西山的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前獻花。 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2025年8月14日,在剛揭幕的馬來西亞吉隆坡南僑機工紀念館內,一名老人觀看南僑機工照片墻。 新華社記者 程一恒 攝

據不完全統計,在滇緬公路沿線,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南僑機工獻出了生命。1000多個日夜,平均每一天都有一位南僑機工倒下;1000多公里的滇緬公路,平均每一公里都長眠著一位南僑機工的英靈。

舍身而不顧,毀家而不怨”,南僑機工用生命、鮮血與汗水,在華僑愛國史上書寫了蕩氣回腸的一頁。他們懷赤子之心、秉家國之念,在捍衛正義與和平、追求民族尊嚴與復興的道路上,鑄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

這段歷史,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份忠誠,穿越時空依然光芒不減。

赤子功勛,民族忠魂——讓我們永遠銘記他們。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魯茸追瑪

上一篇:有一種夜,叫云南

下一篇: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海翼 | 国产大片91精品免费观看男同| 国产精品亚洲四区在线观看|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九九AV免费精品| 久久er热视频在这里精品|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思思久久99热免费精品6|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宅男宅女精品国产av天堂|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片老| 99在线精品视频观看免费| 任我爽橹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四虎| 国产精品萌白酱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卡2卡| 四虎国产精品永免费| 国产精品99无码一区二区|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首页| 久久久免费精品re6| 国产精品福利网站导航| 五月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伊人久久大线蕉地址| 国产a不卡片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777| 国产精品1024在线永久免费| 田中瞳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亚洲av午夜精品无码专区| 免费无码精品黄AV电影| 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