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只好寄下行李背著伙食繼續趕路。第一天住宿書松村,還算順利。第二天一路上坡,到137工區(今137道班舊址),已是疲憊不堪。這里是雪山腹地,海拔近4000米,夜晚氣溫驟降,一群剛出校門的學生娃娃從沒經受過如此嚴寒,冷得瑟瑟發抖,圍著篝火不敢離開半步。好心的筑路工人,騰出床鋪讓我們在油毛氈工棚里舒舒服服進入夢鄉。(當晚的感人場景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里,經久不忘。后來我在《云南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為《雪山頂上遇親人,天寒地凍心頭暖》的短文,表達對工人們的感激之情。)經歷三天跋涉,我們安全抵達德欽縣城。 故事講完,回到正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西部大開發一系列戰略決策的實施,藏區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快車道,國家花去上億真金白銀改造迪慶交通環境,一條營運多年的沙石路難堪重負悄然退役,三縣通油路工程相繼完成,緊接著白馬雪山改線工程勝利竣工。一條平、寬、直的高等級公路,穿過隧道,跨越橋梁,橫空出世,進出高原的鐵馬不再受冰雪阻攔,從容地從山肚子里鉆進鉆出。從州府出發,僅用兩個小時就能到達阿墩子。更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12月5日,最偏僻的羊拉鄉響起了汽車喇叭聲。至此,全州實現了鄉鄉通公路的宏偉計劃。幾年來公路養護部門在“養好公路,保障暢通”的同時,實施以“舒暢公路,美麗公路,智慧公路,平安公路”為主要內容的“四路”建設,迪慶公路不斷改觀。在一條條按國家標準設計施工的公路上行車,方便快捷,安全舒適,旅客們只有此時才真正體驗到“公路一通,出行輕松”的感覺。 快速的交通網絡,讓高原公路與全國和世界同步。資料顯示,改革開放40年來,迪慶公路從數量到質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今,在全州3893公里的公路中,等級公路占72.87%;全州居民擁有私家車2.62萬輛,平均14.5人一輛。走進藏區,天路如網,鐵馬飛馳,山不再高,路不再遙遠,茶馬古道成為傳說中的神話。從香格里拉開車到拉薩,不用半個月就可跑一個來回,走完昔日進藏馬幫數月乃至半年的行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改革開放政策推動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藏族人民的千年夢想終于變成現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