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 到 高 原 菌 香 時——菌塘深處,人與山的經年密約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王靖萍 發布時間:2025-08-07 15:40:00

每年七八月份,滾滾雷聲驚醒了沉睡的菌絲,香格里拉的菌子在淅淅瀝瀝的雨中破土而出,那絲絲縷縷的菌香隨著夏日晚風,飄遍了高原的每一個角落,吸引著人們深入山林,去采摘這獨屬于大自然的珍饈。我也是其中一員,從13歲那年暑假開始,從未有一年缺席。


采菌初體驗

13歲小學畢業的夏天,我卸下了作業的負擔,與小伙伴們瘋玩。一天傍晚,雨后初晴,火燒云鋪滿天際。父親神秘地問我:“明天帶你去采山珍要不要?”聽到“山珍”一詞,我眼里閃過幾點星光,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呀好呀!”擔心父親反悔,我又補充道:“不許騙人!”妹妹也嚷著要去。父親看著妹妹充滿期待的眼睛,想了想說:“我們明天要爬很高的山才能找得到山珍,你走得動嗎?”“我能堅持!”父親聽了妹妹的話笑著答應了。

那時,我只知家里夏天經常吃菌子,卻不知“山珍”就是菌子,更不知它們長在何處。我和妹妹滿懷期待地猜測著山珍的模樣與滋味,一夜難眠。

天剛亮,父親就催我們起床:“去晚了,山珍就被別人摘完了!”嚇得我們一骨碌爬起來,胡亂吃了幾口饅頭,便雀躍地跟著父親奔向后山。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著一個大竹筐,清晨光著小腳丫,走遍森林和山岡……”一到山腳,我和妹妹挖土地瓜、摘野草莓,一點也不覺得累。不過,新鮮感很快被疲憊取代。山路漫長,我和妹妹的小腿開始酸痛。父親指著前方鼓勵:“堅持一下,美味的山珍就在前面的山坡上等著我們呢!”

終于鉆進密林,參天樹木交錯,荒草及膝,山風過處,枝葉嘩嘩作響,夾雜著不知名的動物聲響,我和妹妹不由得靠緊了父親。父親循聲望去,看見一只野雞飛遠了,“別害怕,我們過去看看,說不定會有野雞蛋哦。”雖然沒有找到野雞蛋,卻讓我在松樹下有了驚喜發現:“哇,好多菌子!”父親走過來一看:“瞧,這就是山珍的一種——一窩菌。附近肯定還有別的菌子,我們來比比誰采得多!”

比賽的提議讓我們立刻忘記了疲憊和害怕。我們東翻西找,滿山轉悠,尤其不放過鋪滿松針的地方和樹根附近——父親說那里最易出菌子。每找到一種,我們就叫父親來辨認:牛肝菌、青頭菌、奶漿菌、銅綠菌……他如數家珍地告訴我們每種菌子的名字和特點:一窩菌像擠成一窩的灰褐色小傘,沒長開的黃羅傘像一個個煮熟的雞蛋黃……父親粗糙的食指輕輕點在一窩菌的菌蓋上,樹林間透下的光斑掠過他指尖的泥土,那星星點點的金輝,竟讓最普通的泥土也閃爍出智慧的光芒。

采下菌子后,他總會蹲下身,用那雙沾滿泥土的大手,輕柔地將剛才刨開的泥土攏回原處,仔細撫平,像是在給剛摘下菌子的地方蓋上一床小小的、暖暖的被子。他邊做邊對我們說:“瞧,這樣輕輕給它‘蓋好被子’,保護好菌塘,明年這里才會再長出新的菌寶寶來。”說著,他示意我和妹妹也試一試。我們學著他的樣子,笨拙卻認真地把泥土攏回去,輕輕拍實,心里想著要給“菌寶寶”蓋好過冬的被子。父親看著我們的小動作,笑著點頭:“對,就是這樣,蓋好了,來年才有得吃。”為了年年有菌子吃,我把父親的話和那蓋被子的動作都牢牢記在心里,采菌子時總是小心照做。

幾個小時后,父親的背簍裝滿了各種山珍。歸途上,疲憊早已被收獲的喜悅沖散。

回到家,全家齊動手。我和妹妹幫著媽媽刮菌腳、洗菌,父親則備好了大蒜和臘肉,他向我們傳授家傳秘訣:“大多數菌子要和大蒜一起焯水,蒜黑了就說明有毒。”一窩菌、銅綠菌、奶漿菌則無需焯水,可單獨炒制,各具風味;其他雜菌焯水后混炒,每一口都是未知的美味。

當晚,媽媽炒的一大盆雜菌鮮香無比。我夾起一朵,在父親眼前晃了晃:“看,這朵肯定是我摘的,真香!”第一次品嘗自己的勞動果實,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滿足,為那個努力向上攀爬、在山林間努力尋找山珍的自己而驕傲。

父親看著我得意的小臉,笑著抿了口酒,說:“這雜菌是香,不過要說真正的‘菌中之王’,還得是松茸,味道那個鮮吶,能‘鮮掉眉毛’!”他咂摸著嘴,仿佛那極致的美味已縈繞舌尖,末了又嘆口氣:“可惜金沙江邊海拔低,不長松茸,海拔三四千米的雪山松林里才有,等你長大了再去體驗采松茸的樂趣吧。”父親那夸張又陶醉的神情連同“菌中之王”“鮮掉眉毛”的話語像一顆種子,悄然埋進了我好奇的心底。


松茸:舌尖的傳奇與山林的饋贈

父親的描述讓松茸成了我心底一個遙不可及的夢。直到大學畢業回到海拔3300米的香格里拉市城區工作,我才終于有機會直面這傳說中的美味。

每年7月至9月,松茸園區里擺滿了按品級標價的松茸,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一市斤不等。當那傳說中的“菌中之王”第一次真實地擺在我面前時,父親多年前那聲飽含贊嘆與回味的“鮮掉眉毛”瞬間在耳邊炸響,帶著積攢了多年的期待與想象,我幾乎是屏住呼吸,帶著無比期待的心情品嘗了第一口松茸——那難以言喻的鮮美瞬間征服了味蕾,果真是珍饈美饌!

此后,每年松茸季我都會迫不及待地屏息品嘗松茸。無論是追求本味的松茸刺身,還是香氣霸道的酥油煎松茸,那無與倫比的鮮美都一次次征服我的味蕾。然而,指尖觸碰到冰涼的菌體,嗅聞著那霸道又純凈的森林氣息,一個念頭卻如林間晨霧愈聚愈濃:這神奇的美味究竟誕生于怎樣的松風櫟雨之下?親手將它從孕育它的泥土中取出,會是怎樣一種心弦震顫的體驗?親手采一次松茸的渴望在我心中日夜滋長。

帶著這樣的期待,今年,我終于和藏族朋友央宗成行。

天還未亮,我和央宗就開車從香格里拉市城區出發了。為了防止淋雨和餓肚子,我們提前備好了雨衣和面包。車子在崎嶇的山路上顛簸了一個小時,我們抵達一處高山牧場。牧場處在開闊的山坳里,四周是連綿的矮山,山上松林茂密,間雜著矮高山櫟、高山杜鵑,樹枝上掛著飄逸的樹胡子,地上覆蓋著厚厚的松針和落葉,青苔點綴在樹干與地面,山頂云霧繚繞,仿若進入了童話秘境。央宗告訴我,這里的海拔約3500米,正是松茸生長的理想之地。

多年的夢想終于在這一刻觸手可及,但山林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央宗邊帶我進山,邊對我說:“聽說松茸菌絲要在有50年樹齡的松樹底下蟄伏5年至6年,經過松針、櫟樹葉和雪水的長期滋養才能長成,可以說是匯集了山野靈氣于一身,因此松茸難以人工栽培,產量非常有限。”聽完,我對松茸的喜愛更甚。

森林寂靜,只聽到松針沙沙和我急促的呼吸聲。我彎腰搜尋許久,松茸卻始終藏匿無蹤。偶爾直起身喘口氣,目光掠過四周,只見樹胡子掛在樹干上輕輕搖曳,宛如精靈的須發,更襯得這片秘境幽深莫測。不遠處,央宗壓低的“啊嘖”聲襯出我的徒勞。鳥雀的鳴叫忽遠忽近,仿佛在提醒我:沒有經年累月的探索,怎能輕易讀懂山林的謎語?

央宗察覺到了我的沮喪,溫和地開解我:“松茸性子‘藏’得很,喜歡躲在土里、葉下、樹根旁,沒點經驗可不好找。別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你先看我采幾朵,慢慢就摸出門道了。”我趕緊湊近,眼睛緊盯著她的每一個動作,仿佛要將她的經驗直接刻進腦子里。

不一會兒,央宗又有了發現。“快來!”我快步走上前去,快到央宗身邊時突然聞到一股獨屬于松茸的香氣。順著央宗手指的方向,我看見在鋪滿松針的地上有一個小鼓包,央宗指著這個小鼓包說:“看,這底下就有松茸。”我瞪大雙眼仔細觀察著這個小鼓包,沒看出什么特別的地方,央宗看出了我的困惑,用手輕輕扒開上層的松針,隨著她手的離開,一抹棕黃倏然躍入眼簾。“松茸!”我幾乎跳起來。

看著她熟練地用手慢慢扒開松茸周圍的泥土,盡量讓松茸露出地面,再用竹棍輕輕一撬,將完整的松茸取出,隨后,她用土和落葉把取出松茸的地方仔細蓋好。她回填泥土時動作輕柔,如同呵護嬰兒。“從小阿爸阿媽就教我們,摘走松茸后,一定要把‘家’給它蓋好。”她邊做邊說,語氣里帶著一種發自內心的溫柔,“阿爸常說,這土底下睡著山林的‘根’,蓋好了,明年松茸才會醒來,像赴一場與老朋友的約定。現在外面來采松茸的人多了,阿爸更是一遍遍叮囑,這規矩比金子還重要。我家的‘包山’就在前面那片山坡上,阿媽說,那是養活了我們幾代人的‘金山’,規矩更要守得嚴,連小于5厘米的‘童茸’都不能碰一下。這道理是用幾輩人的飯碗換來的。”她望著眼前郁郁蔥蔥的山林,眼神堅定:“要是大家都只顧眼前,把山林的‘根’傷了,‘金山’也就成了‘死山’。能守住老輩人傳下的這點道理,讓山林永遠有生機,比什么都重要。”


我心頭一震,這動作多么熟悉!當年父親教我采菌時,不也一遍遍叮囑要把菌塘的土輕輕蓋回去嗎?父親說那是為了來年還有菌子吃,央宗和她的族人守護的,則是更珍貴的松茸和整片山林未來的生機。此刻,我的指尖還殘留著泥土的微涼,眼前是央宗虔誠守護的姿態,父親的話語在耳邊回響——我突然明白了,他們守護的哪里僅僅是幾朵菌子?他們輕輕覆蓋回去的泥土護住的是深藏地下的菌絲網絡,是山林生生不息的命脈。這份世代相傳的樸素智慧,讓采摘山珍的收獲與守護青山的責任如同菌絲與大樹般共生共榮。這不正是讓眼前這片蔥郁山林永遠成為滋養生命的“金山銀山”的真諦嗎?

正當我沉浸在發現松茸的喜悅中時,央宗的一番話讓我看到了更廣闊的圖景:“祖輩傳下的規矩,如今有了新生命。”她指向遠方的松林,“那些無人機像銀鷹般穿梭,1個小時內就能將帶著晨露的松茸送達縣城餐桌;紅外監測系統日夜值守,連一片落葉都逃不過它的眼睛。在我看來,這些科技手段正是對‘蓋好菌塘’這一古老智慧的延伸。”說著,她從懷中掏出一本小冊子,“這是政府新頒布的《香格里拉松茸保護與利用白皮書》,把‘封山育茸’‘不采童茸’的老話都寫進去了。”陽光透過樹葉,在她手中的白色冊子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去年,我家的收入漲了三成,今年,山里的松茸也比往年更多了。”她眼中閃爍著自豪。我望著她曬得黝黑的臉龐,忽然明白,這才是真正的智慧——讓青山常在,讓饋贈永續。

掌握了識別小鼓包的訣竅,我滿懷期待地撲向新的林地。然而,自然的“狡猾”遠超我的想象,就像童年時,我總以為菌子會像星星一樣主動出現在眼前,卻不知它們其實是大地最羞澀的禮物。那些看似可疑的小鼓包,十有八九扒開仍是空歡喜;好不容易瞥見一抹疑似菌帽的棕黃色,指尖傳來的觸感卻明確地告知我,那是枯葉的偽裝。我這才深切地明白,央宗那看似輕松的發現背后,是無數次彎腰、無數次失望、無數次與山林無聲對話所沉淀下來的近乎本能的直覺。識別小鼓包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真正找到并完好無損地取出那深藏的珍寶,還需要時間與耐心的反復磨礪。

3個小時在密林的寂靜中執著搜尋,像一場無聲的較量。漸漸地,我的腿腳像灌了鉛,腰背的酸痛感頑固蔓延。最終,當陽光艱難地穿透樹冠,投下斑駁光影時,我總算有了收獲:竹簍里靜靜躺著屈指可數的幾朵松茸,沾著泥土,散發著清冷而霸道的森林氣息。這時,再望向央宗那幾乎滿溢的背簍,我有了新的感悟,松茸那令人咂舌的價值與采摘所需付出的驚人艱辛,沉甸甸地、不可磨滅地烙印在我的心上——每一朵松茸都來之不易,是耐心、經驗與山林眷顧的結晶。

回家的路上,我看著懷里抱著的幾朵馥郁肥碩的松茸,心里比以往采菌回家更高興,疲憊也不知所終。

回到家,我立馬搗鼓起那幾朵松茸來。先用小刀刮去菌腳的泥土,清理掉附著在上面的泥土、枯葉,再拿到流動水下小心沖洗。母親說,洗松茸的時候用流動水把泥土等雜質沖干凈即可,不能把上面特有的纖維狀茸毛鱗片洗掉,因為那是松茸最富營養的地方。洗完松茸,我和母親商量著怎么享用這來之不易的珍寶。我把最肥碩的兩朵小心翼翼地切成薄片做成刺身,雪白的菌肉蘸上醬油和芥末,一口下去,山野的鮮甜脆嫩在口中迸發。

其余的松茸,我們決定一半用來做最具藏地風味的酥油煎松茸。

酥油是央宗用家里新添的離心機制成的。那臺閃著銀光的離心機,如今成了草原牧場的“新管家”。它用精準的轉速分離出牦牛奶最純凈的油脂,既鎖住了陽光牧草的芬芳,又濾去了現代人對食品安全的憂慮。當金黃的酥油在鍋中嗞嗞歌唱,新鮮的松茸片滑入的瞬間,一場跨越傳統與現代的味覺交響便開始了:離心機提煉的醇厚、松茸凝聚的山野靈氣,在熱力的催化下,迸發出融合了清新松櫟林、醇厚腐殖土、清冽冰雪水的香氣,如同一支由雪豹率領的森林樂隊,在廚房里奏響野性的樂章。煎至邊緣焦黃時出鍋,松茸片的內里依舊瑩潤如初。

我迫不及待地夾起一片,牙齒輕觸的剎那,鮮味如雪山融水奔涌而來:先是被科技提純過的酥油溫柔包裹,繼而松茸原始的野性鮮甜破繭而出,鮮味如雪浪般席卷味蕾,激得人眉心一顫——父親那句“鮮掉眉毛”的形容,此刻竟成了舌尖的寫實。細細咀嚼,仿佛能嘗到現代科技守護下的自然本味。紅外線巡護的菌塘、離心機提純的油脂、無人機運送的松茸,非但沒有沖淡自然饋贈的本味,反而像菌絲網絡般,讓古老的美味與當代生活連接得更加緊密。

另一半則與土雞一同燉煮,成就了一鍋鮮美無比、暖身又滋補的松茸雞湯。

晚霞褪盡時,最后一縷菌香融入了雪山的陰影里。竹簍里的泥痕漸漸干涸,但指尖的記憶卻愈發清晰——那是無數個夏天積累的、關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承諾。

當來年雷聲再次滾過雪山時,那些被無數掌心溫暖過的坑穴里,又會有一朵朵棕黃的菌傘破土而出。而我們的故事,就像深埋地下的菌絲——父親佝僂的背影、央宗俯身的姿態、我笨拙蓋上的第一捧土,終將在某個雨后的清晨,通過新的掌心與泥土的對話,生生不息地寫下去。


菌事札記

每一個香格里拉人的言行,都帶著高原泥土的芬芳,采菌子不僅是生計,更是與自然對話的特殊方式。

今年7月,當第一場夏雨浸潤松林時,我的生活突然被松茸溫柔包圍。堂妹凌晨采的一窩菌還帶著露水,央宗每天都會和我分享采松茸的趣事,就連手機屏幕上也滿是采菌人彎腰尋覓的身影……這種奇妙的“菌子召喚”,終于在一個晨霧彌漫的清晨,把我引向了雪山深處。

走在厚厚的松針上,央宗突然蹲下身,輕輕撥開落葉:“看,這就是菌塘。”在她掌心下方,幾朵松茸像裹著棕黃色絨衣的嬰孩,半藏在松針編織的襁褓中。這讓我想起父親常說:“菌子會自己找到有緣人。”他認為,菌塘是大自然的廚房,取走菌子后必須把“鍋蓋”蓋好,否則來年這份饋贈就會消失。

寫作時,我總想起那個雨后清晨,父親粗糙的大手包裹著我的小手,一起將泥土輕輕蓋回菌塘的場景。他說:“找菌子要用心,不是用眼睛。”如今,這句話有了更深的含義:在香格里拉,從采菌人回填泥土的指尖,到科研人員監測森林的屏幕,再到《香格里拉松茸保護與利用白皮書》的字里行間,這份“用心”正以新的形式延續,那是傳統智慧與現代科技的交融,如同松茸與松樹那般,成就著生生不息的共生傳奇。年復一年,菌香如約而至,那是大地對守護者最溫柔的回應。

而這份回應,又何止屬于香格里拉?父親和央宗輕輕蓋土的姿態是千百年來人類與自然對話的密碼——索取時不忘歸還,收獲時謹記饋贈。如今,當松茸的香氣通過無人機飛向都市的餐桌,當紅外監測替守林人凝視夜晚的森林,我們更應該明白:科技可以賦能發展,卻從未改變契約的本質。每一個被保護的菌塘、每一棵挺立的老松,都是對未來的抵押。我們與自然的距離,從不以腳步丈量——保護生態的每一個細節,皆是“蓋好菌塘”的當代注腳。自然的契約從不偏私,你以掌心呵護它的根脈,它便還你生生不息的春天。

責任編輯:魯茸追瑪

上一篇:“書香新華”催開致富花

下一篇:

柠檬福利精品视频导航| 国产91大片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免费| 无码乱码观看精品久久 | 国产精品毛片无码| 国产精品视频分类一区|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牛牛影视| 国产精品久久新婚兰兰|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精品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久久精品日韩av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国产成人毛片亚洲精品|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992tv精品视频tv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秘片多多|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豆 |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影院|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 思思re热免费精品视频66|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免费视频精选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麻豆| 99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毛片|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3d| 尤物国午夜精品福利网站|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AR影院|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吞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