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揣著對古老水利工程的憧憬,我踏上了前往成都平原都江堰的旅程。早就聽聞都江堰是世界水利史上的璀璨明珠,今日終于有機會親身領略它的風采。 剛踏入都江堰景區,空氣中彌漫的濕潤氣息便撲面而來,那是岷江之水帶來的獨特饋贈。沿著蜿蜒的步道前行,周圍綠樹成蔭,鳥鳴婉轉,仿佛置身于一幅寧靜的山水畫卷之中。不一會兒,一座古樸而宏偉的建筑映入眼簾,這便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離堆公園。 走進離堆公園,仿佛穿越了千年。園內古木參天,枝干盤曲交錯,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歲月的滄桑。漫步其間,腳下的石板路被歲月打磨得光滑平整,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歷史的脈絡之上。走著走著,耳邊傳來了震耳欲聾的轟鳴聲,那是江水奔騰的聲音,仿佛是大自然奏響的雄渾樂章。我加快腳步,朝著聲音的源頭走去,心中滿是期待。 轉過一個彎,寶瓶口豁然出現在眼前。那是一道狹窄的山口,像是被大自然的巨斧硬生生劈開。洶涌的岷江水如脫韁的野馬般奔騰而來,卻在寶瓶口前乖乖地馴服,順著河道流向成都平原,灌溉著這片肥沃的土地。站在寶瓶口旁,我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和勇氣。在兩千多年前,沒有先進的工具和技術,李冰父子卻能帶領百姓,用火燒水激的方法,歷經十年艱辛,開鑿出這道生命之渠。撫摸著寶瓶口兩側的巖石,我仿佛能感受到當年工匠們的汗水與熱血,那是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精神的象征。 離開寶瓶口,沿著內江岸邊繼續前行,便能看到飛沙堰。飛沙堰的設計堪稱一絕,它既能在洪水期將多余的江水排入外江,起到泄洪的作用,又能巧妙地利用水流的旋渦原理,將江水中的泥沙和石塊排向外江,保證內江的暢通。此時正值豐水期,江水洶涌澎湃,不斷地沖擊著飛沙堰,激起層層白色的浪花。我站在觀景臺上,看著眼前的壯觀景象,心中對古人的智慧佩服得五體投地。飛沙堰就像一位忠誠的衛士,默默地守護著都江堰水利工程,歷經千年風雨而屹立不倒。 再往前走,便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核心區魚嘴。它宛如一條巨大的魚嘴,將岷江一分為二,外江用于排洪,內江用于灌溉。站在魚嘴之上,腳下是奔騰不息的江水,耳邊是呼嘯而過的風聲,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強大力量。而魚嘴卻能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水流的規律,將江水合理地分配,實現了防洪、灌溉、水運等多種功能的完美結合。我不禁想象,在兩千多年前,李冰父子是如何經過反復的觀察和思考,才設計出如此精妙絕倫的工程。這不僅是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隨后,我又跨上索橋。索橋由木板和繩索搭建而成,走在上面,橋身微微晃動,讓人既緊張又興奮。站在索橋上,俯瞰著腳下奔騰的江水和遠處的青山綠水,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壯志。遠處的玉壘山郁郁蔥蔥,與都江堰水利工程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此時,夕陽的余暉灑在江面上,波光粼粼,美不勝收。 傍晚時分,我來到了二王廟。二王廟是為紀念李冰父子而修建的廟宇,依山而建,氣勢恢宏。廟內香煙裊裊,供奉著李冰父子的雕像,他們目光炯炯,仿佛仍在守護著這片土地。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向李冰父子的雕像深深鞠躬,感謝他們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如此偉大的水利工程。在二王廟內,我還了解到了許多關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歷史和文化知識,對這項工程的認識更加深刻了。 離開二王廟,我沿著江邊的步道緩緩前行,欣賞著夜晚的都江堰。江面上倒映著岸邊的燈光,如夢如幻。此時的都江堰,少了一份白天的喧囂,多了一份夜晚的寧靜與神秘。我不禁感嘆,這座古老的水利工程,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都江堰一行,我不僅領略到了它的雄偉壯觀,更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力。它歷經千年風雨,依然屹立不倒,繼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造就“天府之國”的五谷豐登。在與江水的對話中,我讀懂了自然的規律,敬畏先人的智慧。離開時,我心中滿是不舍,期待著下次還能再來,再次感受這座承載著千年智慧的水利奇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