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攝影愛好者在納帕海國際重要濕地拍攝到了兩只偏灰褐體色的小型涉禽照片,經(jīng)西南林業(yè)大學(xué)劉強(qiáng)副教授對照片進(jìn)行鑒定,確認(rèn)為長趾濱鷸,在納帕海為首次記錄,也是迪慶州新記錄。截至目前,納帕海鳥類記錄增加至221種。
長趾濱鷸(yù)(英文名:Long-toed Stint,學(xué)名:Calidris subminuta),是鸻形目丘鷸科濱鷸屬的鳥類,與小濱鷸相似。體長13-16厘米,體重20-37克,翼展26-35厘米。擁有纖細(xì)的頸部、腿和長趾,通常看起來比小濱鷸更修長。繁殖成鳥和亞成鳥的羽色與青腳濱鷸相似,非繁殖成鳥上體呈褐色,下體偏白。 繁殖于亞洲北部,遷徙至東南亞和澳洲過冬。在我國,長趾濱鷸多為旅鳥。棲息于亞北極到溫帶的沼澤地,偏好內(nèi)陸濕地,如稻田,及沿海和近海淡水和咸水濕地。在非繁殖季節(jié),喜獨(dú)居或小群活動,偶爾與其他濱鷸混群。以昆蟲、小型軟體動物、甲殼類和種子為食,常在水邊植被中覓食。 加之2024年5月記錄到的青腳濱鷸,納帕海的濱鷸已增至2種。 |

a0b346ec-99c4-41a5-bff1-9494ba109d49.jpg)
afa06e66-ff74-4b38-9f4e-cc281170f328.jpg)

2e6092ee-b54e-47dc-adb5-26b4d6da5eeb.jpg)
47dfa3f7-312d-4a84-b21f-2b327fb82c1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