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迪慶高原上,有這樣一位氣象工作者,她以對氣象事業的無限忠誠,堅守在監測預警的前沿陣地;她以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情懷,沖鋒在防災減災的一線;她以對科技創新的不懈追求,在提升氣象服務能力的道路上勇毅前行。她就是迪慶州優秀共產黨員、州氣象局業務科技科科長和艷萍。 黨性在高原風雪中淬煉 自參加工作以來,和艷萍始終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將青春和熱血融入迪慶高原的氣象事業,在守護雪域高原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征程中,她用實際行動書寫著新時代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為迪慶州氣象防災減災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地形復雜,氣候多變,多民族聚居、生態敏感、氣象災害頻發,是全省氣象防災減災任務最為繁重的地區之一。作為業務科長,她深知氣象工作不僅關乎陰晴冷暖,更是一項生命工程、民生工程,關系民族團結進步、邊疆和諧穩定,為此,她始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囑托融入每一次觀測、每一份預報、每一次服務中。無論嚴寒酷暑,還是節假雙休,只要工作需要,她都沖鋒在前。在業務科,她是大家信賴的“主心骨”,更是全州氣象業務平穩運行的“壓艙石”,她帶領業務人員建立了覆蓋全州的精細化氣象監測站,無論是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氣象站,還是偏遠的村寨氣象預警點,都傾注了整個團隊的心血。 讓預警信號跑贏災害腳步 高原天氣瞬息萬變,災害性天氣頻發,預報服務如同在刀尖上行走。和艷萍帶領業務團隊,以近乎苛刻的標準,精研預報技術,優化服務流程。在她的帶領下,業務科建立了精細化的短臨預報預警機制和覆蓋全州的多部門應急聯動響應機制。數字背后是一系列實戰檢驗。在2023年的一次重大天氣過程中,我州遭遇罕見的強降水天氣,可能引發山洪、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和艷萍連續幾天堅守在工作崗位,雙眼布滿血絲,緊盯風云變幻,實時分析氣象數據。提前48小時向州委、州政府及相關部門發出預警信息,并持續滾動更新、精準訂正。通過精準的預報和及時的預警,為政府和群眾爭取到了寶貴的防災減災時間,將災害損失降到了最低。那一夜,她辦公室的燈光如同風雨中的燈塔,作為共產黨員的成就感與氣象工作者的職業價值感交織奔涌。 日常工作中,和艷萍不斷推動氣象業務創新。她積極組織團隊認真分析監測、預報預警和氣象服務中存在的難點、堵點問題,針對我州特殊的氣候條件和災害性天氣,研究出更具針對性的氣象保障服務。她與州委組織部和州委黨校聯系,先后為州直部門“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中青班和鄉科級正職干部進修班開展氣象防災減災“沉浸式”現場教學她還邀請省氣象局的專家為全州應急管理部門講授了“1262”精細化預報和叫應機制等防災減災知識。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迪慶州氣象局被列為州委組織部和州委黨校的現場教學點。 在服務一線詮釋公仆情懷 為破解信息傳遞瓶頸,和艷萍積極推動部門間深化合作,牽頭建立完善了覆蓋州、縣、鄉、村四級的氣象災害預警聯動機制和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應急聯動機制,確保預警信息第一時間直達基層責任人和受影響群眾。面對我州多民族聚居的特點,她始終堅持“讓老百姓人人都看得懂天氣預報”的理念,牽頭組織業務人員研發“迪慶氣象”微信公眾號的服務產品,同時對接廣電部門利用大喇叭、電視欄目等多種方式,確保預警信息通俗易懂、覆蓋到位。 服務不僅在于預警,更在于賦能。為擦亮世界的“香格里拉”旅游名片,她主動對接旅游、教體、行業協會等,根據他們對氣象保障服務的需求,為迪慶觀鳥節、文化旅游節、徒步大會等重要活動和賽事,精心制作發布精細化天氣專報、滾動更新實況等特色服務產品,為舉辦賽事保駕護航。 在平凡崗位上書寫不凡擔當 氣象業務工作專業性強、責任重、壓力大,尤其是在高海拔、條件艱苦的迪慶,更需要一種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壓力的奉獻精神。作為科室帶頭人,和艷萍深知以身作則的力量。每逢重大天氣過程、關鍵服務節點,她總是帶頭堅守崗位,通宵達旦分析資料、組織會商、審核把關。2022年迪慶遭遇了大雪,但是臺站激光雪深儀出現故障,她不顧嚴寒迅速前往臺站,在觀測場雪地里連續搶修十多個小時,只為確保設備運行正常,數據信息傳輸暢通。 和艷萍還重視科室人才隊伍的建設和青年黨員的培養。工作中毫無保留地傳授經驗,鼓勵年輕同志大膽創新、勇挑重擔。針對我州氣象高質量發展中的短板,她積極推動新技術新裝備的本地化應用,如X波段相控陣雷達的協同觀測、智能網格預報產品的釋用等,有效提升了業務能力。在她的帶動和培養下,科室多名年輕同志迅速成長為業務骨干,團隊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共同筑起了守護雪域高原安寧的氣象長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