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的形成和發展演變主要取決于人類居住的自然環境和氣候,以及不同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經濟文化生活。迪慶境內的傈僳族長期居住在氣候溫和的大江大河流域,服飾款式比較簡單,縫制工藝也不太復雜,大致相似。自織麻布是傈僳族傳統的主要衣料,其表現出傈僳族是長期生產生活在河谷地區的農耕民族。男子上著棉麻紡條花上衣。女子上穿白邊上衣,男女都著大襟卦衣。男子下身著大襠褲,女子下著百褶裙,以裙代褲。百褶裙分長裙和短裙兩種。長裙拖到腳面,短裙及膝。有的在裙外面再系上風格獨特的刺繡圍腰,著短裙則要裹上綁腿。男性頭戴羊氈帽,形狀有船形和圓頂寬帽沿兩種,有的男子和女子繞黑色套頭。 維西傈僳族男女都喜歡斜挎縫制精細、刺繡精巧的花臘扁(掛包),別具風格,繡有各種精致優美的圖案,挎在肩上,既是裝飾品,又是裝各種東西的挎包。所有成年男子都有喜歡佩帶砍刀、右腰掛熊皮箭包、臂夾弩弓的習慣。過去無論男婦均跣足,現在大多數傈僳族穿膠鞋、涼鞋、皮鞋等,尤其是傳統的自織麻布衣料已逐漸由棉、呢絨、綢緞、化纖等布料所代替。 維西葉枝一帶傈僳族男女都喜歡穿齊腰長衫,頭戴黑色羊氈帽,女帽用銅、銀和海貝裝飾。婦女特別擅長裝飾,而且非常鮮艷美觀大方。年輕姑娘耳戴小銅環,用綴有小白貝的紅線系辮,用海貝、碧玉、彩珠等相配作橫豎交錯的頭套裝飾。已婚婦女耳戴大銅環,長可垂肩。頭上以珊瑚、料珠等為飾。有的婦女還喜歡胸前佩帶一串瑪瑙、海貝或銀幣。有的在海貝上刻簡單的橫豎紋或鉆以小圓孔。男女老少喜歡戴銅手鐲。 維西的塔城鎮和巴迪鄉,德欽的霞若鄉和拖頂鄉,香格里拉上江、五境和洛吉鄉的巖洛村的傈僳族,有的男性穿藏式上裝“對通”,有的改穿藏裝。婦女也有改穿藏裝的。 傈僳族婦女傳統的手工工藝以紡織、縫制和剌繡為主,婦女無論老少都能績麻紡麻,時到秋末冬初開始織布,縫制一家人的衣著,用麻布縫制統裙,既樸素瀟灑,又美觀大方,還有縫制的百褶裙,四周邊上用深色線繡成花紋,擺幅較大,展開后如一枝白色荷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