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2946米海拔落差孕育的立體氣候與78.6%森林覆蓋率,正轉化為云南省楚雄州雙柏縣發展特色農業的強勁動能。雙柏縣通過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三品工程”,構建起“從田間到舌尖”的全產業鏈發展體系,讓冬早蔬菜、高原水果成為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 品種培優:從“分散種植”到“科技育種”的蛻變 立足“一江兩河”(綠汁江、馬龍河、沙甸河)流域的資源稟賦,雙柏縣構建起“一廊多園”產業格局。在綠汁江沿岸打造15萬畝冬早蔬菜基地,番茄、早青蠶豆等作物年產量突破25萬噸;在妥甸鎮、愛尼山鄉建設5萬畝高原水果基地,人參果、葡萄等錯季上市,填補市場空窗期。 科技賦能種業振興。與云南省農科院共建人參果育苗基地,年培育200萬株脫毒種苗;建成綠汁江番茄、馬龍河蠶豆等5個省級特色作物繁育中心,選育出硒含量達0.045mg/kg的“富硒人參果”、晝夜溫差孕育的“蜜糖番茄”等獨家品種。通過“專家工作站+企業+農戶”模式,制定12項生產技術規程,種植標準化率提升至85%,讓“雙柏標準”成為品質保證。 訂單農業串聯產銷。構建“縣內保供圈+北上廣合作圈+大灣區聯動圈”,冬季人參果直供粵港澳大灣區,番茄占據廣州江南市場15%份額。2024年,“雙柏人參果”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綠汁江葡萄通過歐盟地理標志認證,高原特色品種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品質提升:從“規模擴張”到“綠色轉型”的跨越 雙柏縣以“零化肥縣”創建為契機,推動農業發展方式根本性轉變。在綠汁江流域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每畝節水30%、節肥40%;建立病蟲害綠色防控體系,農藥使用量連續三年負增長。 全鏈條質量管控。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實現從種植到銷售全程監管,2024年抽檢合格率達100%。推行“三品一標”認證,累計獲證56個,“綠色云品”品牌達4個。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等措施,土壤有機質年均提升0.2%,讓土地煥發“生態活力”。 數字農業智領未來。投資建設3個物聯網示范基地,實現土壤墑情、蟲情監測等數據實時預警。在人參果主產區部署智能分揀線,通過智能識別分級,商品果率提升至90%。2024年,果蔬耕種收機械化率達60%,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達2.36:1,農業現代化步伐愈發堅實。 品牌打造:從“提籃小賣”到“全網出圈”的突圍 以“森態雙柏”區域公用品牌為母品牌,雙柏縣構建“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矩陣。“雙柏人參果”區域品牌估值突破2.3億元,綠汁江番茄成為盒馬鮮生“爆款商品”,線上銷售占比達55%。 產銷對接創新模式。與沃爾瑪、家樂福等商超建立直采基地,入駐北京新發地、山東壽光等大型市場。開展“人參果云上直播節”“斗果大賽”等活動,2024年電商銷售額突破2.8億元。開發人參果果干、果酒等深加工產品,產業鏈附加值提升3倍。 農旅融合激活鄉村。依托10萬畝果蔬基地,打造“采摘體驗+文化展示+旅游觀光”精品路線。馬龍河流域建成集“吃農家飯、摘生態果、住民宿院”為一體的農文旅綜合體,年接待游客30萬人次。推出“蛋定人參”“丸美人參”等11款創意菜品。2024年全縣實現鄉村旅游總花費19.36億元,鄉村旅游發展呈蓬勃之勢,帶動餐飲、文創增收。 從品種培優的“芯片革命”,到品質提升的“綠色蝶變”,再到品牌打造的“破圈之路”,雙柏縣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協同發展之路。2024年,全縣特色果蔬產值突破14.7億元,帶動1.2萬戶農戶增收。未來,雙柏縣將持續深化“三品工程”,書寫鄉村振興的壯美篇章。(崔劍龍、趙金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