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香格里拉市尼西鄉,90后小伙拉茸肖巴創新發展尼西黑陶產業,憑借對祖傳技藝的堅守和現代營銷手段的運用,不僅讓這門古老手藝煥發新生,更帶動了周邊村民共同增收。 從耳濡目染到泥火傳承。在工作間里,拉茸肖巴布滿陶泥的雙手正沉穩地塑捏著一只陶罐的弧線。“我與黑陶的緣分始于童年,在爺爺身邊耳濡目染,從小就對黑陶制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拉茸肖巴告訴記者。大學畢業后,他沒有留戀城市的繁華,毅然回到家鄉,跟隨爺爺系統學習黑陶制作技藝,在泥與火的反復淬煉中,一干就是7年。 短視頻“破圈”。2022年,拉茸肖巴嘗試將鏡頭對準自己與黑陶的日常。他質樸地記錄下揉泥、塑形、燒制的全過程,將這份來自雪域高原的工藝,通過抖音、小紅書等傳向遠方。古老的技藝瞬間“觸網”生輝,吸引了大量關注,并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機遇。外地設計師通過網絡與他共同設計融合傳統元素與現代審美的新款黑陶產品。這一合作打開了新的市場,訂單量開始穩步增長。
從一個人的技藝變成一群人的生計。面對驟然激增至“每年上萬件”的訂單,拉茸肖巴意識到獨木難支。一個溫暖而智慧的決定在他心中成型,“分出去,讓大家都掙錢。”他果斷將部分訂單分發給村里8戶優秀的手藝人制作。在制作過程中,他嚴格把控源頭品質,統一提供精選陶土。各家完成基礎塑形后,關鍵的燒制環節仍由他在自家土窯中完成,最后逐一驗收。這種模式有效解決了產能問題,保證了產品質量和工藝傳承,參與協作的村民在農閑時制作黑陶,獲得可觀的經濟收益。 現在,經由快遞網絡,每一件合格的黑陶,都帶著尼西的溫度,抵達全國乃至海外收藏者手中。
拉茸肖巴的付出不僅成就了自己的事業,更帶動了周邊村民在家門口增收致富。從爺爺手中接過泥巴,到社交媒體點燃非遺傳承的星火;從一個人守護自家土窯,到帶動周邊群眾共享產業鏈價值——以拉茸肖巴為代表的“新農人”,借助現代傳播手段與新穎設計,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探索出了一條可行的路徑。 |







